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16 01:28

  本文关键词: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融合教育 宽容 现代性发展


【摘要】:平等、差异与多样性是融合教育的核心,差异是宽容之所以必要的情境条件,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是融合教育生成的基础;融合教育的宽容发展脉络的探析为中国宽容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现实必然,成为推动与保障融合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融合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州医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融合教育①的生成及其现实性困境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联合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Access and Quality)”。会议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约安娜·库茨拉底;论宽容和宽容的限度[J];第欧根尼;1998年02期

2 王四达;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3 贺来;“宽容”的合法性根据——市场经济中的宽容文化及其哲学透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王迅;;从“差序格局”看中国人宽容精神的缺失[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邓猛;肖非;;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5期

6 黄志成;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7 刘素民;;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J];哲学动态;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艳红;秦秋兰;郭凯峰;;失地农民参与城乡规划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凤台县两个典型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任继新;;费孝通论民国乡村工业化的必要性及启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麻莉;;卢梭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5 祖月翔;;读卢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陈联俊;;行政执法意识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陈兴良;;关于死刑的通信[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吴同瑞;;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胡铁生;美国革命时期政治哲学背景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刘宝才;马菊霞;;中国传统正义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文浩;;他山之石——民国社会学者的历史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6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邱竹;重庆建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N];重庆商报;2009年

2 记者 梁龄;渝千万富豪近万名一半来自汽摩房产[N];重庆商报;2009年

3 金蓉 陈柯 胡钊钦 (记者 金蓉 陈柯 );中级车起价2元20公里内一票制[N];重庆商报;2009年

4 记者 童江华 实习生 冯南希 李东;缺口上万 重庆力工月入达2000元[N];重庆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3 赵琰;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4 巨乃岐;技术价值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5 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7 闫秋源;社区的“位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荆筱槐;技术价值观进化机理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9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耀华;我国高新企业研发人员公平感与离职意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蓉;论图腾在品牌构建中的作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璇;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陈晓凡;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的婆媳关系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许崇勇;农民工平等权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洪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建勇;;论毛泽东思想中“人民”的“差序格局”性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4期

3 卜长莉;“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社会学研究;2003年01期

4 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5期

5 黄志成;;全纳教育展望——对全纳教育发展近10年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5期

6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路红梅;;“差序格局”的消解与和谐新农村建设[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邓猛;;从隔离到全纳──对美国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4期

9 邓猛;潘剑芳;;论教育研究中的混合方法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国庆;学术研究的宽容精神——兼论南国农的治学智慧及其对青年学者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2 魏传光;论德育中宽容精神的载现[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3 湛卫清;;融合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新策略[J];人民教育;2009年11期

4 于恩婷;浅析融合教育[J];大庆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程小强;;宽容精神:现代教育精神[J];学理论;2009年31期

7 涂启锋;;融合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治本之策[J];生活教育;2007年07期

8 谢世腰;;融合教育在武汉[J];人民教育;2009年11期

9 杨清;徐华楠;;论现代教学制度的宽容精神[J];教育探索;2009年09期

10 吕卫东,岳丽;融合教育应尊重残障学生的心理需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振岳;浙江融合教育将他乡变家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融合教育在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记者 江卉邋通讯员 邹永宁 实习生 周丽;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健康环境[N];湖北日报;2007年

4 新华社记者 记者 吕诺 新华社记者 刘丹 中国青年报记者 周凯;农民工子女就学,,是谁截留了中央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邓晓洪;新津县教育 行走在均衡的阳光下[N];成都日报;2008年

6 闫 玫;回顾邓小平领导教育[N];学习时报;2005年

7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张俊华;教育宽容的四种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项开来;外来孩子“有学上” 还要他们“上好学”[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记者 文慧 通讯员 肖大钢 许启彤;从放开到融合[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婷;对美国职前普通小学教师对融合教育所持态度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仙平;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荣娟;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社会政策和实现环境互动的过程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牟彦茗;特殊教育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9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