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审美心理探究与审美教育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18 14:3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审美心理探究与审美教育的对策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心理 特点 必要性 途径


【摘要】: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与个性化的审美追求,敏锐的审美感知与审美追求重表面轻内涵的倾向,审美视野扩大与反传统的审美倾向等特点,审美教育对发展大学生素质具有非常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当前高校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分类号】:G40-014
【正文快照】: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而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素质的高低不仅是大学生精神道德风貌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文化修养境界的高低、审美创造能力强弱的体现。对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继平;;大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论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陈景春,蒋夏宁;论大学生审美心理分析与教育引导[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3 刘思智;;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年11期

4 李玉华,谷玉梅,江红;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蒋夏宁;;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凯;;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J];装饰;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秦嫣;;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分析与审美教育的对策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邹兰芝;杨宜三;;审美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姜艳秋;;论审美价值取向对80后大学生自我态度性格特征的影响[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孙杰;高建勋;曾令玉;罗薇;俞杰;;我国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成因及审美观特征探析——以地方高校大学生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8期

5 李士军;;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黄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影视作品应用现状与对策——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黑河学刊;2012年06期

7 任丽华;;美育在医学类专科教育中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8 诸小妮;;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文学教育(上);2010年08期

9 焦岚;黄春丽;;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阳;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沙滩排球运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艾文;河南省新乡地区大学生武术审美需要调查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李鑫毅;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王育霖;试论高师合唱教学中的合唱欣赏审美心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菊霞;论高校德育对审美意蕴的追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杜禾;论艺术美育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范一蓉;以美立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鲁君;高校审美理想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赵峗;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万鑫;浙江省大学生实物性体育消费的审美心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湘;李政道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秀芳;谈高校档案的全方位管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朱旭宁;;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及其途径[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3 阳源;论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4 李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文化的特点与塑造途径[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刘金如;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论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方绚;;术语的非术语化使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2期

7 晋心明 ,赵军;试论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和规格的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马中贵;简论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J];成人教育;2003年Z1期

9 关照霞;谈现代农民素质教育[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祖权,朱红,王蕴文,赵军;研究生德育工作刍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冯宜剙;张洁;;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探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韩存兵;李双军;廖伟;;融知kMMS计量/检测管理系统设计[A];第一届中国微电子计量与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颜佳华;易承志;;内涵、必要性、途径:论行政哲学对管理哲学的借鉴[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何佳凤;常志卫;;青年编辑提高素质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6 吴安德;朱江峰;;高职学院机械类专业课程综合化探讨[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5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于海琴;闫良国;魏琴;王金刚;张振伟;;关于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罗锦生;;提高公外学生第二文化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利成;;基于GPS的输、变电设备巡视系统研制[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微;;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N];深圳商报;2001年

2 周纳新;档案利用评价的作用与途径[N];中国档案报;2000年

3 冯汝义;解决劳动争议有哪些途径[N];检察日报;2001年

4 刘培仁;加强道德教育的几个途径[N];云南日报;2001年

5 记者 李玉成;共建创业基地 探索孵化途径[N];科技日报;2001年

6 郭腾;实现‘产权清晰’的途径[N];社会科学报;2000年

7 任美芬;创造电子商务的辉煌[N];人民邮电;2000年

8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李洪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四种途径[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马亚西;机器人战争是实现零死亡的途径[N];战士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洪尚郁;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6 王俊;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红洋;高中综合科学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帅;文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佘红艳;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冯f ;中国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淼;语文教学评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陆敏;终身道德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吕红;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薛丽;隐性课程德育功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莲;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卫琴;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胡良骥;译者翻译审美心理初探[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4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04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