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情绪健康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情绪健康的影响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因素 学业情绪 情绪健康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抑郁、焦虑、恐怖等情绪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家庭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某地方院校中选取2211名2008级新生进行施测。结果 1在抑郁、焦虑、恐怖3类情绪上,3种父亲文化水平的大学新生情绪状态存在显著差异(F=10.77,5.92和6.47;P0.01或0.001);2在抑郁、焦虑情绪上,3种母亲文化的大学新生情绪状态存在显著差异(F=6.79和4.04;P0.01或0.05);3在抑郁、焦虑、恐怖3类情绪上,5种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新生情绪状态存在显著差异(F=4.18,3.15和3.33,P0.05或0.01);4在抑郁、焦虑、恐怖3类情绪上,3种家庭关系的大学新生情绪状态存在显著差异(F=33.66,20.45和7.60;P0.01或0.001)。结论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新生情绪健康的重要方面,高校应重点关注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成员关系较差及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新生,通过开设情绪健康课程及训练,提高新生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09JK038)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高等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研究者从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学校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考察并分析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1-2]。家庭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基本环境,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人格表现和心理健康[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宪华;;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2 赵芸;;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年27期
3 闫黎杰;;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年07期
4 杨宪华;潘永前;田小莉;;商洛学院2008级新生SCL-90普查[J];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曾美英;晏宁;于红军;卢丹蕾;;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慧多;;大学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6期
2 谭沛;邬智高;;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工业分析专业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赵云龙;赵建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江秋玮;闻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贫困生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5 乔永平;;积极心理学对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J];成功(教育);2011年20期
6 单松涛;刘晓静;;积极心理学对声乐创新性教学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7 黄登卫;;家庭因素对健康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2年04期
8 任克勤;殷梅霞;;警察职业情绪管理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9 程小红;闵强;;我校2009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10 延凤宇;王玮;侯瑞贤;;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旭;当代大学生情绪分析及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陈刚;青少年成长中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春华;济宁医学院毕业生择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联防;大学生学业情绪、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志莲;网络对农村初中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文芳;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广东商学院;2011年
7 杜渐;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怡桐;大学生五态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洪进;大学生家庭环境、防御方式与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王甲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3 鲁倩;马惠霞;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区分效度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4 刘溪;梁宝勇;;心算应激与特质焦虑、应对风格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1期
5 钱海明;宋大伟;;艺术类大学生SCL-90与EPQ结果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滨;;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陈红;宋颖惠;顾凡;;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8 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卫平民;某高校特困生SCL-90量表测试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5年01期
10 崔景贵;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海荣;家庭因素对医学新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自尊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丰;调查表明:出色少年的成功与家庭教师个人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成绩出色少年的家庭因素——杰出中小学生成功奥秘之五[J];小读者;2004年06期
2 叶娜;;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刍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滕文芳;;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对山东省文登市高中生的调查分析[J];时代人物;2008年05期
4 屠丰庆,葛松定;后进生“家庭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2期
5 高娟;;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及其家庭、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大学时代(B版);2006年10期
6 姜尖;;家庭因素与未成年人初次犯罪探析——对广东省未管所的100名未成年罪犯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10期
7 夏小燕;;家庭因素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透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曾美英;晏宁;于红军;卢丹蕾;;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9 刘琳;邵来成;;家庭因素视角中的学生弱势群体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翠萍;;影响儿童英语教育的家庭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刘家洁;李雷雷;许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2 李序科;;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孙果;;西安市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董妍;俞国良;;学习不良和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就的模式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汤双凤;俞国良;;高中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白湘云;王文忠;;问题青少年的自尊及家庭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庞丽华;陆桂芝;;初中生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顾海根;岑国桢;李丹;高湘萍;李正云;陈欣银;;2岁儿童的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吉林;孩子学习习惯差的家庭因素[N];西藏日报;2004年
2 陈庆华(作者为金华市国家安全局副局长);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N];金华日报;2005年
3 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穗法宣;少年犯量刑考虑家庭因素[N];南方日报;2010年
4 孙玉宝;女性犯罪的家庭因素[N];安徽日报;2001年
5 朱向东 陈秀华;子不教 父母过[N];法制日报;2000年
6 扶民汪;未成年人犯罪的 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风轻;生活在情绪的世界里[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赵以军;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学校[N];人民公安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郜云雁;面对改变和失去 孩子请不要惊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杨建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N];临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 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更和;中国中部农区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朱保平;北京市学生吸烟的行为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6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牟少岩;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莹;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及家庭干预效果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小瑞;父母体罚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苗利娟;私立幼儿园中班幼儿情绪健康的教育干预[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陆永婷;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天阳;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柳;滇西南多民族地区女童家庭因素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晓娟;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杨芸;影响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家庭因素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领;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凤民;家庭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檀金平;论家庭因素对贪利型职务犯罪的影响和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1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1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