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北京市建立学分银行的理论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7-12-20 03:27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建立学分银行的理论与探索 出处:《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终身学习 学分银行 理论建构 实践系统


【摘要】: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高度入手,参照国际上学分银行的有益经验,在分析北京市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提出适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终身教育模式,并探索具有个性化的市民学习体系——学分银行。其所建构的课程标准系统、学分累积系统、学分认定系统、学分兑换系统、学生服务系统等,初步搭建了明晰的理论框架,以期对在实践上形成可操作的应用系统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8一、“学分”和“学分银行”的基本含义“学分”(credit)是成功地完成某项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的学习量。对学分所代表的学习量,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学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习时间的累积或课程考试。如每一个学分等于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覃兵;胡蓉;;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熊惠平;;“学分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陈娟;;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及其对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7年18期

4 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1期

5 杨黎明;;关于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09期

6 彭飞龙;陆和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2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相锋;英国高校实施学分累计与互认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邓澳利;“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晶;陈龙根;;韩国学分银行制及其对我国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8期

2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陈江平;;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陈海强;;社区教育:电大教育新品牌——全国示范性电大宁波电大慈溪学院的实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杜晓成;邓铭;卢洪涛;;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J];继续教育;2010年10期

6 丁鹏;;学分银行: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的基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张劲松;;高校学分制的诞生与发展历程的剖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陈晶晶;;基于学分银行的完全学分制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邓澳利;;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困难与障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5期

10 彭飞龙;陆和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慈溪市教育局课题组;彭飞龙;陆和杰;罗科技;陈海强;刘柱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天琦;黑龙江省高校实施跨校选课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蓉;韩国高校学分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跃;学分互换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王旺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郭丽;韩国现代高等教育分析与思考[D];扬州大学;2006年

6 张林卫;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娜;校际学分互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澳利;“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李新;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曹畅;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镜人;英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发展和质量监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晖;从《罗宾斯报告》到《迪尔英报告》——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战略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刘忠学;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及现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4 米红;李国仓;;美国大学与社区学院学分互认机制研究——以北卡罗来纳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孙宁,王伟杰;试论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J];成人高教学刊;2001年05期

6 周简叔;世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纲要[J];成人高教学刊;1997年03期

7 李小平;英国开放大学的成绩考核制度[J];中国电大教育;1994年05期

8 王旖旎;英国开放大学成功的经验及启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肖俊洪;科学的评估是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的基础——英国开放大学评估机制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邵敬浩;;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现实困难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窦春玲;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个性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慧;;论当代终身教育思潮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 居峰;;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化的思辨——兼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3 招海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终身学习[J];中学语文;2010年03期

4 朱瑛;;走近终身教育[J];成才与就业;2010年05期

5 王颖;吕晓光;;大胆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6 龚婷婷;;为终身学习指导幼儿早期阅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读书让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J];中国职工教育;2010年04期

8 赵洪祝;;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J];学习月刊;2010年01期

9 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李玉顺;;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3期

10 罗晓燕;;终身学习背景下外语教师的多元成长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彦庆;;重视捕捉古典诗词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有效转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2 申学峰;;生命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理念观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杨志红;王颖;亢铁梅;;以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浅谈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王国士;;大兴科研之风 高扬创新风帆——兰州二中“人文融合科学教育”材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6 李翠霞;;谈骨干教师后的再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7 荣晓燕;;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余的一;;子课题总结报告④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胡桂秋;;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10 李之音;;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功能及其在课堂中的体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亚平;学以立德 学以致用 学以创新[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姜乃强;高校继续教育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袁亚平;学以立德 学以致用 学以创新[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姜乃强;高校继续教育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任建;学以创业推动工作[N];解放军报;2011年

6 通讯员 石路;快乐学习,和谐生活[N];东方城乡报;2011年

7 通讯员 侯静 记者 张雯婧;南开区创建学习型社区成效显著[N];天津日报;2011年

8 记者 于晓声 实习记者 崔明昆 通讯员 靳月华;把童年还给孩子[N];新乡日报;2011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叶松亭;提升社区教育待“破冰之策”[N];文汇报;2011年

10 ;佛山教育要勇于改革[N];佛山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4 吴玉英;库利科夫斯基文学创作心理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6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改成;操作思维的项目差异及类属理论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孙爱云;《周易》对中医学理论建构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猛;生态视域下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潘澜;我国老年教育社区推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盈盈;从女权主义视角透析女性领导魅力和领导风格的理论建构[D];燕山大学;2010年

4 张杰;图书馆社会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马波;沈阳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龚琼;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贤淑;韩国高校终身教育研究及启示[D];延边大学;2010年

8 南红伟;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孔丹丹;合肥市老年教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邹琼芳;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管理体制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0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10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