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葫芦问”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葫芦问”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质性研究 出处:《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心理学视角对闽南民间游戏"葫芦问"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儿童情绪调控、自我监控的能力有所提高;(2)游戏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助人行为存在明显差异;(3)在"葫芦问"游戏中,已有知识经验是增加游戏领导者影响力的一大重要因素;(4)游戏促使儿童学会对他人的理解,进而促进了同伴关系的发展。传统民间游戏"葫芦问"不仅有利于历史文化故事的传播,同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活动和生活经验的主要来源[1]。已有大量研究对游戏进行了探究并证实游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2][3]。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亲子游戏(father-child play,mother-child play,parent-child pla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白洁;;试析民族传统游戏对当代儿童的教育价值——以鄂伦春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2 闫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3 王德刚;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J];齐鲁学刊;2005年03期
4 施小菊,徐志诚;论我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5期
5 周欣;游戏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4期
6 杨宁;;儿童游戏: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三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7 肖青;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媒介游戏之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蔚;传统民间游戏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珍;;顺治帝的幼儿时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6期
2 成伟光;;优先发展旅游业对落后地区的影响和作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6年03期
3 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一)——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1998年02期
4 萧放;;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民间游戏娱乐[J];民俗研究;1993年01期
5 王杰文;民间游戏的情境化阐释——以“黄鼬抓鸡”为例[J];民俗研究;2001年04期
6 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生活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胡福贞;中国古代儿童游戏今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9 曹中平,蒋欢;游戏功能的再认识——来自脑科学研究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Z1期
10 张咏华;新闻、传媒网络化发展新趋势[J];新闻记者;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4期
2 吉联军;有自尊心的儿童多成才[J];健康大视野;1994年09期
3 丁勤璋;儿童爱美心理[J];心理与健康;1995年03期
4 仲少华;儿童为什么会说谎?[J];心理世界;1996年05期
5 ;如何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J];教育科研论坛;2004年10期
6 陈文,郑淮;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学观[J];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04期
7 郑毅;儿童更需要健康的心理[J];心理与健康;2003年06期
8 王慧斌;让儿童在顽皮中成长[J];心理与健康;1995年04期
9 刘宝根;面对儿童的独特行为时[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10 李虹;对儿童的惩罚[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新秀;刘瑞利;张进辅;;家庭生活方式问卷编制及其与儿童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耿凤基;徐琴美;;儿童注意网络的发展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晓贤;徐琴美;谢林淙;桑标;;人际因素促使5~9岁儿童表现理解内疚情绪能力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月娇;王振宏;;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气质、母亲教养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滕秋玲;杨心德;;父亲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尚徽;;铜陵市区3-11岁儿童Conners行为量表得分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刘荣;郭春彦;;儿童对新异客体和熟悉客体的工作记忆—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郑红兰;;4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丽锦;董奇;;4—5岁儿童在4种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文理;;汉语语音意识困难儿童的音位范畴化技能[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大心理系 刘建新;帮助儿童用自己的力量活下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新德;儿童心理疾患多家长教师应关心[N];长春日报;2005年
3 陈鹤琴(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儿童的心理[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郑丽 (作者单位:市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儿童退缩心理的成因及对策[N];鞍山日报 ;2007年
5 保健时报记者 初铭宇;不该忽略的儿童情绪[N];保健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亚男;儿童更需要健康的心理[N];新疆日报(汉);2004年
7 向可芬;孩子心有千千结[N];浙江日报;2003年
8 ;儿童梦中更易出现侵犯行为[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王保健;可致儿童睡眠障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袁克俭;儿童狂暴有新说[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阔;儿童类别形成中知识效应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邹晓燕;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梅;儿童内隐记忆的视觉掩蔽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林琳琳;5-9岁儿童自传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蔷薇;责任关系视角下的儿童责任心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贾秀玲;儿童数学规则知识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红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晓雯;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13岁时学校学习适应性的预期[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若竹;儿童道德事件后情绪分享倾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红;6~12岁儿童对儿童电视广告的态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郝苗苗;爱尔坎德的儿童压力说及其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29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2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