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基本素养
本文关键词:试论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基本素养 出处:《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成为智慧型教师是新时期教师成长的重要目标,但目前的相关理解存在泛化、窄化和神化等倾向,对于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具体素质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探寻教育智慧之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智慧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并具体阐述了情境生成、情境理解和情境回应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Abstract]:Being an intelligent teacher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teacher ' s growth in the new period , but there is a tendency of generalization , narrowing and theology in the current relative understanding .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the education wisdom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teacher , and expounds the basic accomplishment of the three aspects , such as situation generation , situation understanding and situation response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重大招标项目“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编号:985ZB0401)和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启航项目“新课程实施与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编号:11QH0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2
【正文快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堂中不确定性因素的迅速增长,有效地生成、理解和应对不确定的课堂情境,越来越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与此相应,智慧型教师的相关探讨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尽管智慧型教师一词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相关的界定却往往过于笼统,对其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佑清;课程即发展资源——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一个新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
2 毛齐明;;认知弹性理论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陈桂生;也谈“智慧型教师”[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4 杨小微;;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9 陆有铨;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10 龚玲;《千字文》与识字书法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苗雪红;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慧生;;做一名智慧型教师[J];天津教育;2006年03期
2 刘吉林;;试析教育智慧的生成特性及生成的内在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9期
3 陈强;;校本培训与智慧型教师团队建设[J];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4 ;新书扫描[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Z1期
5 毛齐明;;试论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基本素养[J];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6 李茂森;孙亚玲;;向智慧型教师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郭晓娜;靳玉乐;;反思教学与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9期
8 朱胜爱;陈瑜姝;;智慧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走向——关于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研究的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8期
9 王海;靳亚明;;例说“教师的教育智慧”[J];教书育人;2009年25期
10 南歌;;教育智慧悄然兴起——“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述评[J];中国德育;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曹正善;;《论语》中的教育诗性智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险峰;;文本理解的张力: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释学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智勇;;西方学者对《学记》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王殿卿;;书院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李晓英;;重塑教师文化的实验报告[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6 曹越明;;打开多面墙壁 构建开放式学校[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7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用智慧点亮教师的职业生命[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福建省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 许序修;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尚荣;孔子教育智慧与学校文化品格[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陆启威;用教育智慧谱写育人华章[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蒋建华;用勇气和智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刘成娥 刘培涛;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韦铭邋通讯员 屠康敏 陈骏;“借孔子教育智慧推进素质教育”[N];南京日报;2007年
9 河北省宁晋县教育局副局长 冯建平;用教育智慧解决布局调整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湖南长沙铁路第一中学 黄福清;追寻常态下的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保民;智慧型教师成长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冯彩霞;智慧型教师成长路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贤艮;教育智慧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吴丹洁;探寻“三生”教育智慧[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玉文;转识成智—智慧型教师成长探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东亚;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卫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智慧[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娟;斯霞教师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彦丽;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0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6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