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学习困难儿童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15:42

  本文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困难儿童 社会信息加工 社会目标 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人们开始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来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以往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的研究主要考察两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用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来系统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存在年级差异;(2)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报告的攻击行为存在年级差异;(3)学习困难儿童同伴评定的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在敌意和非敌意归因情境下,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对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都有影响,从而为教育者通过干预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来改善他们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 people begin to use the possible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study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er acceptance main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and two. In this study, the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wa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grade differences in social goal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2) there were grade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aggression among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3)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er rated aggression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4) in both hostile and non-hostile attribution situations, the social goal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have an impact 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er acceptance.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social goal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许多研究发现,社会认知水平低是造成学习困难儿童人际关系差的重要原因[1]。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来研究儿童的社会认知,而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由道奇及其同事(Crick,Dodge,1994)提出的儿童社会交往中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2],该模型认为,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美芳,陈会昌;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2 邹泓,林崇德;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2期

3 陈欣银,Kenneth H.Rubin,李丹,李正云,李伯黍;中国和西方儿童的社会行为及其社会接受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2年02期

4 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5 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环;;青年学生社交能力评定问卷的编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杨光辉;王宁丹;;简述社会能力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5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6 匡华,张仲华,王枫,王娟;儿童智力因素和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2期

7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陈源;学习不良儿童的特征和训练策略[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9 刘明兰;陈旭;;学习不良中学生的课堂组织行为与教师的期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10 徐青;;高中生“心理理论”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翠玉;;青少年网络犯罪类型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2 孙翠玉;;青少年网络犯罪类型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清;基于PASS理论的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应用题问题表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赵娟;初中代数学习困难生认知特征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晓新;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红强;农村高中生物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佳丽;小学生助人行为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庄亚楠;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韩闯;3-5岁儿童对教师不同情绪的理解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环;沈阳市聋生同伴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任红英;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华;高中生三角函数学习的主要困难及原因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张洁;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对幼师生道德行为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德;;某高校大学生违纪行为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2 王丽娟;刘巍;;社会实践理论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3 王兴发;;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08期

4 万绍娜;;近年来学习困难的研究综述[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翟昶明;王晨雪;;电子游戏与社会行为:从GAM到GLM[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杨云;;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习困难儿童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08期

7 杜春美;俞静;;学习困难儿童心理特点、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王奕;;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教育干预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9 刘红敏;;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及其新取向[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袁书华;;不同行为类型学习困难儿童社会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欲;;日常生活,培养综合素质的起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2 杨凯;;“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实施标准化战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刘建榕;连榕;;社会性发展迟滞: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高红丽;姚桂英;杨世昌;张东军;闫春平;杜巍;;儿童期受虐对成人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Volume 6)[C];2010年

5 程丽萍;田丹秋;;儿童情绪障碍49例临床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国际儿科护理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周喜革;;转型期西藏新国企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廖爱华;;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适应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8 王如松;;生态、生态城市与生态人居建设[A];城市发展研究——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钟泉泉;;对完善循环经济制度的几点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飞;;未成年人犯罪的遏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行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琳楠;以幸福带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N];汕头日报;2011年

2 新华社记者 王甘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抓突出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张励颖 唐山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和谐社会目标下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和完善[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4 刘晓;提升标杆制定经济社会目标 科学合理安排政府重点项目[N];江阴日报;2010年

5 徐世旺 陈学东;山阳通村水泥路突破1000公里[N];商洛日报;2010年

6 实习生 周英;成人孩子气 未泯的是心还是脑?[N];科技日报;2010年

7 刘晓;提升标杆制定经济社会目标 科学合理安排政府重点项目[N];江阴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李辉;济宁高新区除隐患保稳定[N];济宁日报;2010年

9 薛云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需全社会协同努力[N];鸡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贾品晋 通讯员 杨玉武;托起孩子的明天[N];朔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移动通信网络社会行为关联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贾蕊;发育早期社会环境对棕色田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4 张贵平;我国国有企业监管模式选择及其环境约束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宇海金;乔治·H·米德的自我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于海东;路径约束条件下的金融创新机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建文;中国制药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周明建;组织、主管支持,员工情感承诺与工作产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丰;特质—角色权力匹配对自我表现及自评—他评一致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2 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3 郁太维;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马洁;归因在宽恕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宋珍珍;助亲和被助亲者同胞照顾经历对棕色田鼠成年后情绪和社会性的影响以及对其机制的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燕;论当代农村女青年的择偶观[D];中南大学;2010年

7 徐雪娇;视障大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玉;社会行为、学业成就与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同伴关系的中介与调节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兰京晶;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文芳;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0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60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