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

发布时间:2018-01-15 12:16

  本文关键词: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性别教育 双性化人格 教师准备


【摘要】:双性化人格教育成为目前儿童性别教育的主导倾向之一,作为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自然性别?如何看待自身的自然性别?何时、怎样实施这种教育?本文从教师的性别认知、学生的性别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视角出发对相关教师准备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Abstract]:The double - feminized personalit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dominant tendencies of the present children ' s gender education . As a teacher , how to look at the students ' natural gender ? How to treat their natural gender ? When and how to implement such education ? This paper answers the questions prepared by th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 gender awareness , students ' gender develop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双性化人格教育的内涵及其面临挑战性别作为社会分类的一种重要维度,被赋予了诸多政治与文化意义,个体习得并认同其性别对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性别教育应该且必须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观点一直从生理和社会层面看待性别,认为一个人“非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3 罗震雷,张厚粲,黎岳庭;从刻板印象到类属性思维[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刘fE;佐斌;;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5 翟成蹊;李岩梅;李纾;;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6 张晗;;幼儿双性化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佐斌;温芳芳;;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2 吝毅;王为民;;基于性别歧视角度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3 王文;盖笑松;胡晓红;;弱势男生:性别平等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曹海峰;;论双性化理论对我国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张瑞强;陶佩君;;“性别与发展”之“性别与教育”理论构建——用性别视角审视和批判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6 何莹;赵永乐;郑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7 耿晓伟;张峰;;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5期

8 李一帆;;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探究[J];时代教育;2013年15期

9 王荷香;;基于双性化视域的幼儿性别教育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10 冯雅颖;;网络词语传播对社会性别塑造的影响——以“女汉子”一词的传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爱霞;专业社会化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秀梅;自发特质联结的年龄特点、加工机制及其对外显特质判断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晓刚;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珊明;基于外显和内隐测量的权力刻板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社会身份对初中生数学能力表现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磊;基于性别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慧芬;蒙汉大学生民族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差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权方英;道德伪善:道德判断的内—外团体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建秀;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及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大学生对农民工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敏;中国人仇富心理及其动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温智敏;中职学校高素质女生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玲玲;社会判断及其偏差的分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10 卢胜蓝;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女生高考成绩优于男生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臧传鹏;靖国平;;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7期

4 张淑燕;赵继伦;;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盖笑松;杨世君;孙蕾;;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7 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8 马志国;;孩子更需要双性化教育[J];生活与健康;2008年09期

9 袁立新,卢声达;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10 杜军;谢继红;;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闻明晶;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爱晶;中学生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婵贞;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梅,郭显梅,周方;幼儿双性化人格的研究及其培养[J];早期教育;2003年01期

2 王学;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4期

3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刘继华;谈女性教育中的双性化人格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范晓;;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2期

7 魏洪秀;;谈高职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8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毛晓燕;陈维政;;有关双性化人格职业研究[J];人才开发;2007年04期

10 李晓娟;;让孩子拥有成功型人格[J];大众心理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戴美林;慈建芳;;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慧军;;男女经理可信度和公正性的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丹;高知女性双性化人格特征与择偶偏好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佳佳;中小学教师的双性化人格及对其教学风格的影响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伟;师范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戴美林;青少年学生双性化人格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娟娟;成教生双性化人格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文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婷婷;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D];郑州大学;2005年

8 陈小明;足球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双性化人格影响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国魁;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的现状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润莲;中职学校单一性别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8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28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