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农村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5 12:13

  本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 青少年 抑郁/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抑郁量表(CD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对1 884例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农村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3%,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留守儿童抑郁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DI得分与ASLEC各因子得分和DAS各因子的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④以CDI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ASLEC各因子得分均进入回归方程,DAS的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化、依赖性、认知哲学和自主性态度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中小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与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a self-designe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a children's depression scale (CDI) were used. The Adolescent Life events scale (ASLEC) and the 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 (Das). A total of 1 884 rural pupi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1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15.3%.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on in boy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irl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2. The rate of depression in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left-behind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3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DI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SLEC factor score and the DAS factor score (P 0.01). 4.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CDI score as dependent variable. Every factor score of ASLEC was entered in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y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vulnerability, attraction and exclusion, perfection, dependence, cognitive philosophy and autonomous attitude in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high. Children left behind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depression symptoms because their parents are not around.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is related to the negative life events.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分类号】:G525.5
【正文快照】: 抑郁症状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以情绪低落表现为主的情绪障碍,若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可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症。近年的研究[1-3]显示儿童抑郁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时,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研究[3]显示30%左右的留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2 邹延峰;冯晓亮;廖芳芳;夏果;潘发明;叶冬青;;安徽省某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4 俞大维,李旭;儿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国儿童中的初步运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5 徐子燕;李占江;王智民;杨清艳;毛佩贤;;功能失调性态度、认知偏差与抑郁障碍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7期

6 张洪波;许娟;王坚杰;王君;高茗;Donald E.Steward;孙静;;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2期

7 陈远岭,徐俊冕,严善明,冼易平,李一云,常晓棠,梁国祥,马振祥;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信度和效度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瑞琼;王鸣;赵林林;;理工中专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蔡玉军;邓喜芬;罗国芬;;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田晓霞;王艳蓉;潘玉进;;留守儿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张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综述[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王艳军;何秉燕;方丽辉;李慧娟;;湖北仙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8 寇琳;官计;张娅;;慢性肾功能衰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制定[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10期

9 乔丽华;段红伟;;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基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胡利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调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周琳;钟球;高翠南;蒋莉;陈瑜晖;许卓卫;;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量表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远岭;张大千;施剑飞;唐文新;曹阳光;;抑郁症认知障碍的评定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邓芳;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环境危险因素及其身心发育分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苏巧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研究及认知行为治疗[D];中南大学;2006年

7 邹涛;大学生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高尚;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海娇;青少年亲子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特点及其与抑郁和孤独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克;优势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状况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郭利娟;高中生对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尹红峰;青少年自尊、同伴反刍、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东明,谭红专,李硕颀;726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许坤,曾昭祥,王贵山,李志成;抑郁症患者的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性认知及应付方式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8期

3 高成阁,亢万虎,王友平,张西生,谭新,方明,陈佩璋,田萍,何瑞嫦,李强;城市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4期

4 郑显亮;张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7年01期

5 徐俊冕;Beck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心理科学;1991年04期

6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7 潘发明,刘学传,瞿伟,林超,叶冬青;某中学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沈涛;徐斐;池红;王晨阳;梁亚琼;王志勇;;南京市白下区中学生人群中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厂矿医学;2005年06期

9 陈远岭,张大千,朱跃华,施剑飞,唐文新,曹阳光;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初探[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年03期

10 张大千,陈远岭,王东林,严善明;抑郁性神经症功能失调状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群,郭兰婷;成都市区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J];中国校医;2004年02期

2 严春香;周宇;;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7年02期

3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4 宋玉梅;万宇辉;范引光;叶冬青;聂绍发;;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特点的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5期

5 石云;丁大鹏;;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生活事件对比研究[J];中国校医;2009年04期

6 赵晶;陈传锋;;初中学困生的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2期

7 杨秀清;;初中留守孩生活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8 许娟;林德南;王坚杰;胡伟;张洪波;徐光;;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4期

9 周春兰;吴艳妮;谭琳玲;钟小红;白静;周宏珍;;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2009年09期

10 刘奇;杨林;杨增铭;白丽;;大理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陈建新;;大二、大三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岳炜;孙正;;在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婷;唐建良;王莲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简佳;唐茂芹;;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信度效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汪春花;唐登华;;重点中学学生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莲娥;唐建良;李婷;;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兰芳;;临夏州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邓芳;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环境危险因素及其身心发育分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任红燕;济南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拯;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治疗[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黄锦玲;聋生与健全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叶曼;湖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朱丽芬;云南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席波;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简佳;人际信任相关量表的信效度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吴剑;影响大学生适应的心理冲突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8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28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