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1 06:17

  本文关键词: 校园霸凌 行为 伤害 解释 出处:《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校园霸凌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学校中,人们大多从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它。社会学对校园霸凌的解释有所不同。文化传递理论关注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遵从和越轨的社会事实对学生的影响;结构性紧张理论分析因处于弱势群体而影响了学业成功的学生,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社会高位";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施霸者与社会联系的纽带被弱化;标签理论解释越轨的标签是如何"烙印化"的;破窗理论认为校园霸凌长期存在是由于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对越轨者没有有效地制约措施所致。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campus bullying generally exists in schools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people analyz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The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campus bullying is different. The theory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compliance and deviant social facts on students;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tension has influenced the students' academic success because of being in the weak group, and gained the attention of others through unconventional means, "recognition" and "social high position";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ol holds that the link between the bully and the society is weakened; The label theory explains how the deviant label is "branded"; The theory of broken window believes that the long-term existence of campus bullying is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restriction measures by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judicial departments to the deviant.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一、校园霸凌的涵义与现状校园暴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的,由教师、在校学生或者校外人员针对他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学生或校外人员针对在校学生身体和精神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老诚;;别和成功擦肩而过——12项你必须克服的职场缺陷[J];成功;2001年11期

2 张小龙;王轩;;初探人类虚拟社区生存发展模式[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3 ;宝典:《不抱怨的世界》告诉你该怎么做[J];八小时以外;2009年06期

4 周健勇;论合作:一种行为模式解析[J];江汉论坛;2003年03期

5 余含章;;成就一生的好习惯[J];科技智囊;2007年03期

6 李晨;;城市居住环境下住户高空抛物行为调查[J];城市问题;2007年11期

7 青连斌;晏荣;;饥民心理成集体无意识[J];人民论坛;2010年21期

8 雨非云;;你属于哪种行为模式[J];都市心情;2005年06期

9 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10 睢亚新;A型行为模式者如何保持良好心态[J];医药与保健;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晓霞;柴彦威;颜亚宁;;北京郊区巨型社区居民活动空间的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马修军;;城市居民时空行为序列模式挖掘方法[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崔梅;;儒家思想在交际文化中[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何莞婷;寇_g;;国外婚姻沟通的研究进展[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6 王治建;夏强;;网络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杨洋;;相似还是互补?—恋爱关系中男女性别角色的匹配模式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岳;大学女生的六种职场进攻术[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汪丁丁;读懂《黑天鹅》需要了解的……[N];东方早报;2008年

3 南腔;和谐社会始于跨文化沟通认同[N];珠海特区报;2007年

4 李叶;夫妻久了,开车也会有“夫妻相”[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本刊编辑部;社会角色与职业声望落差不小[N];组织人事报;2007年

6 管仲;如何将“蘑菇定律”运用自如[N];经理日报;2008年

7 陈贺新;一个在膨胀中被隐形的群体[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明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学历门”好穿 “围城”难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李全生;角色期待与社会诚信[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姜剑;折扣消费成潮流[N];温州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伟;汉正街系列研究之六 搬运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黄蓝;论职场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及其成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郑从金;试论国民性格中观念意识与行为模式的背离现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慧;日本人的职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解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钟巍;私人事件的公共讨论:中国女同志网站的言论分析[D];北京大学;2005年

6 黄蕾;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晶;性别差异在组织文化中消极影响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朱磊;非法传销组织仪式化活动的功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荣启;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社会学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王祯祯;从社会学习理论看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1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81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