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体验研究及其理论价值
本文关键词: 教育生活 教育生活体验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 理论价值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生活体验具有当下性、完整性、独特性、超越性和不可言说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同于教育经验的研究范式,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使教育意义更加完整,它的非课题性和生存意识使它区别于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研究,它的研究旨趣渗入了教育研究方法论转向的思想,对教育学理论建设有积极意义。
[Abstract]:Educational life experie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integrity, uniqueness, transcendence and unspeakability, etc. As a research paradigm different from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life experience lies in that it can make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more complete, and its non-subject and survival consciousness distinguish it from action research and reflective teaching research. Its research purport has infiltrated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turn thought, h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pedagogy theor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大学教学评估办;
【基金】:云南大学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的理论研究”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一、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涵义1.教育与教育生活教育是什么?从概念上来界定教育,在众多的教育学著作中,很难找到两个相同的关于“教育”的概念。但其中一个最明显,对我们启发最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活动。而这些概念的区别,只是对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铁芳;;教育怎样关涉幸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瑜;;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死亡观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9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方政;;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5期
2 苏宏斌;;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文学本体论何以可能?[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杨明全;行动研究与课程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李庆丰;论毛泽东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5 俞国良;闫嵘;;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的理解与运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韩裕庆;;人大监督客体范畴及其对人大监督理论构建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6年10期
7 王岳川;;文艺本体论的危机与希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邓碧莲;张国华;;高校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9 李培湘;魏俊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观评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张峰;;朱敬则史论的理论价值[J];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桂梓;庞丽峰;;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价值[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李捷;;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产生经过及其理论价值[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迟立忠;王立才;;初中生内向/外向性自我意识及自我监控与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洪;范方;苏林雁;;青春期前后儿童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旭;周菲;;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康铁君;高健;邓德容;吴冰;孟涛;;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调查与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惠梅;李庆鳞;贺淑珍;闫媛珍;赵世武;;慢性病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相关因素[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兰玲;;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群英;;教书育人 任重而道远[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实习记者 崔吕萍;万科权证将摆脱纸灰命运?[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2 中信证券 许建强 薛继锐;创设制度奠定权证市场健康发展基础[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记者 徐建华;权证创设 动了对价含金量的“奶酪”?[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张晓忠;邓小平制度观的理论价值[N];黑龙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健君;华菱权证今日上市[N];证券日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助理 黄群慧;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建华;权证无可奈何花落去[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记者 凌嘉;机场权证即将行权 权证板块面临变局[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9 蔡臻欣;南航沽权21日上市招商证券预测理论价值0.3~0.78元[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广州证券研究所 卢振宁;上海机场认沽权证:宜把握高点卖出[N];证券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q;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雁玲;行动研究中高校外语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刘尊举;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乃华;幼儿生命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建茵;论现代性文化及其悖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谭清;建构主义视野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龙斌;人的自我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向东;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苏海针;基于体验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然;改善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健;试论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石心;兰州上西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权;行动研究在中师钢琴大课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易燕;初中英语教学任务设计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莉萍;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继红;中国初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晓红;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2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8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