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文化研究学派思想及对我国教育传播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2-28 15:36

  本文关键词: 传播学 文化研究学派 教育传播学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化研究学派主要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主要代表,是传播学的批判理论之一。通过梳理其发展历史及主要代表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四要素出发,探讨了文化研究学派对于我国教育传播研究的启示,如对于教育者权威身份的质疑、对于教育信息适应性的思考、对于教育媒体编码效果的评价、对于学习者解码能力的促进以及对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差异问题等等。
[Abstract]:The school of cultural studies, which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the British school of cultural studies, is one of the critical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bing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ts main representative thoughts, and on this basis, it proceeds from the four elements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school of cultural studies to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such as questioning the authority identity of educators, thinking about the adaptability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media coding. Promote the decoding ability of learners and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educators and learner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明铭;一个诠释性典范:霍尔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02期

2 杨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述略[J];新闻界;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悦超;;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刘文灵;;两种发展了的传播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再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傅书红;;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亨利·吉鲁的文化研究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8 段吉方;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王庆伟,李莹,凌辉;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严奉强;;传统文化类图书选题优化的本土观[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蓉英;刘永;;安全新闻报道的“危机再现”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3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陈岩;;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策略研究[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邰丽萍;;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4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5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大众传播对时尚写作和时尚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2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丽娜;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车如山;先秦时期的社会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玉斌,姚巧红,张海燕,刘家勋,王健;双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李永健;;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研究设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杨击;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现代传播;2001年03期

4 黄鹂,吴廷俊;教育传播学新探[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5 杨击;抵制与救赎:两种批判策略的比较研究[J];新闻大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龙;;略论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存在的问题[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李运林;;教育传播研究:重要性与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胡钦太;;教育传播学研究30年:现状、瓶颈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吉丹霞;袁凤杰;;教育传播应以德育的实效性为核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梅琼林;陈旭红;;文化研究传播批判思潮的视界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刘宗义;;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媒介理论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7 丁松虎;马武林;;教育传播学视野下的电脑写作概念厘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8 叶良明;;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的比较研究设想[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曹熙斌;杨方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传播学透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10 甘忠伟;;博客在教育传播学课程中的使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丹霞;教育传播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刘赞;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范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彦辉;《喜羊羊与灰太狼》透视当下中国媒介文化特征[D];河北大学;2010年

4 段炼;媒介文化视野下的媒介低俗化现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张艳;戴维·莫利的电视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0年

6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明高;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传播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邢倩;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杨真;批判研究的视点:我国广播电视30年体制改革评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娟;电视奥运报道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扬[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7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47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