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对教会教育和“教育救国论”的批判
本文选题:恽代英 切入点:教会教育 出处:《学术界》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Abstract]:Yun Daiying is not only a beloved leader of Chinese youth, but also an early Marxist educator. He exposed and criticized the education of the imperialist church with Marxism as his weapon. Through these criticisms, the Marxist educational thought was propagated and the foundation was laid for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educational thought. 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democratic educational thought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南京审计学院200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预研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项目编号:NSK2009/A07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方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特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孟伟根;“纸老虎”和Paper Tiger的词源与释义[J];上海翻译;2005年01期
3 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民教育思想述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6期
4 于惠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陶飞亚;“文化侵略”源流考[J];文史哲;2003年05期
6 李永春;恽代英与少年中国学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高力克;五四启蒙的困境:在历史与价值之间[J];浙江学刊;1999年02期
8 黎洁华;戴季陶早期文化观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鹏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及心态论析——以恽代英选取社会主义思潮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友明;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D];复旦大学;2004年
6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思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会清;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动员模式研究(1927~1937)[D];浙江大学;2006年
9 修圆慧;中国近代科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钱守云;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晴霞;从教育视角探析“少年中国学会”同人之聚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尚武;中国无政府主义教育思潮及流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邱春林;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问题认识的历史考察(1921—1927)[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宁;清末民初的互助进化思想[D];安徽大学;2004年
7 黎志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和民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苗山根;试论大革命失败后施复亮的国民革命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华忠;恽代英教育思想述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王川;论新民主主义教育家恽代英的教育思想──纪念恽代英诞辰一百周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卢国琪;;恽代英对教会教育和“教育救国论”的批判[J];学术界;2011年01期
4 王从团;浅谈恽代英教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5 李资源;略论恽代英的人生观教育思想和实践[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杨文海;;试析恽代英的教育思想——以川南师范学校为例(1921-1923年)[J];党史文苑;2008年02期
7 汪楚雄;;恽代英“自觉觉人”教育思想析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8 丰春光;;恽代英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质疑[J];文教资料;2006年11期
9 黄静婧;张青云;;恽代英青年修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德育;2007年02期
10 章开沅;;豪情似海 垂范千秋——纪念恽代英诞生九十周年[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征里;;江苏教会教育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肖海艳;;陈启天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兼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靳清平;;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九)——18世纪教育以及学校管理新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董宝良;;迈向二十一世纪,要重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高黎平;;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泉;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1552-1911)[D];暨南大学;2003年
3 王曙明;宁夏近代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5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占东;福建教会教育及其对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蔡志荣;恽代英现代教育改造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国正;恽代英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詹智宏;必要的张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笑笑;基督教影响下的山西教育[D];山西大学;2010年
6 刘雷;《万国公报》的教育近代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霞;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叶泉鹏;华侨华人与近现代闽南侨乡教育事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7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7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