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新生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效果分析
本文选题:适应 切入点:心理学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医科大学新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干预实验的方法、内容和效果,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测验量表评价被试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在对560名新生进行基线问卷测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223名学生进行了"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照组为其余337人。干预实验以班为单位进行,每周2学时,共进行5次。干预实验结束后,采用基线测查时所用相同心理测验问卷进行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测验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前、后2组学生的应对方式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改善医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应对方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content and effect of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n medical university. Methods the psycho-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 subjects was evaluated by psychological test scale. Based on the base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560 freshmen, By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23 students were treated with "school life skills" intervention, while the other 337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class, 2 hours a week for 5 time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ores of social adapt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es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re-intervention group (P < 0.05), and thos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bu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s of coping styles between the latter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school life skills has som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freshmen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but i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ping styles.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
【基金】: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009-65)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迎华;王超;张新;李幼莉;张冰;郭新军;王静;;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7期
2 郭亚文;周祖华;周月芳;刘洪雷;张泓;;学校生活技能培训在预防伤害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从慧;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总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瑛秋,孔垂辉;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钟天平,郑宏坚,朱荣;癌症放疗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03年01期
4 陈大超,王秋颖;关于高中生非正式群体特征问卷的编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孟欣征;卫根泉;;论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与教育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2期
6 陈淑菊;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7 吴广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韩云涛;同伴教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9 高秀君,王芳芳;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卫生的干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10 郭亚文;周祖华;周月芳;刘洪雷;张泓;;学校生活技能培训在预防伤害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秀君;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2 石文山;实践 智慧与健康[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玉梅;中国高校元认知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D];中南大学;2003年
4 薛若娟;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学生有效协作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左祥;师范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晓倩;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D];郑州大学;2005年
7 唐明辉;合作学习中同伴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郝鹏;云南省预防和控制中学生吸烟项目过程评价[D];昆明医学院;2005年
9 邓祖丽颖;初中非正式群体对班集建设影响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孙波;以“健商”理念为依托,,探求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郑宁;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王蕾;;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障碍及防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5 李慧莉,张庆林;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6 伍安春,张旭东;农村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调查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林琼芳;高年级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8 阙敏;大学生“自我”迷失现状剖析与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张立迎,甄淼淼;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雪;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敏;;项目教学法之我见[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姚志红;;浅谈大学新生问题及入学教育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葛沁琳;;学会适应[J];大众心理学;2004年07期
4 闫庆华;;要做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师[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5 林斐;;大一新生,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J];大众心理学;2003年10期
6 刘红梅;;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J];才智;2011年22期
7 车驾明;;德国的办公学校[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8 ;学校要找到最佳定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3期
9 刘德飞;;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需要[J];宁夏教育;2011年Z1期
10 江瑜清;;当代教学管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邵忠海;;论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邓旭阳;;内地新生在香港高校适应心理团体辅导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志武;;民国前期学制演变及其局限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忠;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彦(韦华);论“因材施教”[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道伟;山东大学城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琳;武汉市大学生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馨;大学生网络使用与人格特质、适应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9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60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