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批评教育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8-04-09 16:43

  本文选题:身心发展 切入点:健全人格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摘要】: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因而教师批评犯错学生,就成为一种教育人的手段,虽司空见惯,但也要讲究艺术:宜从尊重出发,以人为本;注重语言感染力,切忌语言暴力;宜批评与鼓励相结合;以宽容之心融错;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格正确发展。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is inevitable for teenagers to make mistakes. Therefore, teachers' criticism of students who make mistakes has become a means of educating people. Although it is commonplace,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art: it is appropriate to start with respect, to be people-oriented,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eal of language.Avoid verbal violence; combine criticism with encouragement; be tolerant; be fair and just.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rowth,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月云,林芹芳;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2 孙宗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王红梅;王涛;;对高校课程体系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4 沈卫华;论控制主义的班级管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刘声远,陈少武;试论新世纪的教育理念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孔东;郑灿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8 李江源;也谈教育制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张红;;多媒体技术在高师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杨万春;;高师音乐系学生如何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需要[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毅玮;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6年

4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少非;校内考试监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星霞;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仁华;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昌波;走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伟;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外因分析及预防之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李旭明;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鲍聪;共生性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的一种阐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小平;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温勇;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艳;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论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娜;;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2 陈宪恩;;虚拟中的真实——简论网络的教育价值[J];考试周刊;2011年55期

3 蒋明军;朱海强;;人格培育:公民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2期

4 史振荣;;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研究[J];甘肃教育;2011年11期

5 关凤庭;;现代教学媒体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J];教育导刊;2001年24期

6 胡学海;;重视心理疏导 提高教育实效[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7 郝莹;;让杨元元的悲剧不再出现——中学教育对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8 李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的新途径——校园性教育[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9 李春生;;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4期

10 徐琼花;屠荣生;;让爱充满智慧[J];大众心理学;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本友;;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黄元国;覃兵;;论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理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希庭;;自我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胡珍玉;徐银儿;袁红;;独生子女健康心理早期系统干预的追踪研究[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范丰慧;;中学校风与健全人格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吴锦武;;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7 袁小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与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阳;;用爱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刘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纪中;张宏雷;;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的研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玉英;塑造健全人格[N];吉林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高云君 实习生 朱鸿伟;重要的是养成健全人格[N];四川日报;2004年

3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4 宜春学院副教授 杨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N];宜春日报;2008年

5 刘春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修课[N];光明日报;2003年

6 定西市卫校学生科科长 马永林;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与我校发展[N];定西日报;2007年

7 叶士舟;优美的环境何以没能净化心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孩子应多运动多交流[N];哈尔滨日报;2008年

9 湖北航天中学 彭大远;让教学成为德育的主阵地[N];孝感日报;2006年

1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周全德;改变重智轻德的扭曲式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强;学生健全人格及其培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慧英;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健梅;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俊华;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车平平;离异家庭子女健全人格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付蓉;蔡元培的教育伦理思想[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杨通宇;贵州省高校学生人格因素与创新精神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雨璇;农村留守中学生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2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4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