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受欺负小学生求助心理与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2 05:58

  本文选题:精神卫生 + 羞耻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受欺负儿童的求助心理与求助行为,为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从海口市分层整群抽取6所小学三~六年级742名学生,筛选出受欺负者241名,进行求助心理与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52.3%的受欺负者会求助于教师,50.6%会求助于父母,66.8%会求助于朋友。求助于父母、教师及同学的受欺负者成功体验均高于未求助者(P值均0.01),求助于同学的羞耻感低于未求助者(P0.05)。结论约半数受欺负小学生不会求助。影响求助的主要因素在于求助是否成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lp-seeking psychology and help-seeking behavior of bullied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bullying behavior.Methods A total of 742 students in grade 3 ~ 6 from 6 primary schools in Haikou City were selected from stratified cluster and 241 bullie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on help seeking psychology and behavior.Results 52.3% of the bullies would turn to their teachers and 66.8% would turn to their friend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bullies who asked for help from their parents,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help (P = 0.01), and the shame of seeking hel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ose who did not ask for help (P 0.05).Conclusion about half of the bullied pupils will not ask for help.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help is whether it is successful or not.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HJSK2009-109)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世平,乐国安;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2 赵莉,雷雳;关于校内欺负行为中受欺负者研究的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云,周宗奎;受欺负中小学生的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2 罗艺;;校园欺负的现状与相关因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3 王健;袁殷红;;家庭因素与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4 盖笑松,方富熹;我国校园欺侮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4期

5 杨希洁;;中小学欺负行为的特点及干预[J];中国德育;2007年08期

6 张国良;;小学校园欺负事件及其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7 崔建爱;;中职学生欺负行为现状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王丽萍;;简论学校欺负/受欺负对中小学生的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6期

9 黄喜珊;黄俊彬;;校园欺侮的现状及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褚卉;刘婷婷;吴琛;;中小学生欺负行为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德林;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鹏;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令;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莉;初中女生受欺负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会欣;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蔡春凤;小学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同伴接纳/拒绝与受欺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小妮;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苏杰;初中学生欺负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管红云;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万峗;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文新,王益文,鞠玉翠,林崇德;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2 高琨,邹泓;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3 王美芳,张文新;中小学中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4 张文新,武建芬;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2期

5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年03期

6 张文新,谷传华,鞠玉翠;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雄;;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0期

2 王东;钮文异;曹若湘;石建辉;申婧;;改良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在北京市小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3期

3 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4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5 关素珍;刘向阳;刘继文;郑平;葛华;;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家庭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6 万爱兰;郭明;袁也丰;卢和丽;杨丽霞;;南昌市950名初中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7 任俊,高晓东,王涛;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8 刘丽琼;肖少北;;受欺负小学生求助心理与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9 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自我与他人表征对心理一致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10 程玉兰,田本淳,吕书红,钱玲,张巍,张继彬,王作振;中国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水;吴琛;安平;孙丽颖;;天津市城市色彩研究(之二)——城市色彩总体印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樊靖;戴思兰;;国产盆栽多头菊国内市场消费前景调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3 任国友;;北京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调查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乃彤;胡明;蒋学华;;成都市区药历实施情况调研[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5 陈晖;朱海华;李秀央;孙威;张帆;;浙江省根管治疗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莹;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的认知与福利变化分析——基于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农户与村级问卷调查[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张波;王忠桂;李娟;;口腔急诊患者问卷调查反馈表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苏锲;李念平;倪吉;周慧;;实验室的热环境特征与人体热反应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邓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一份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10 杨鹏;唐志新;吕文生;梅栋梁;;某高原地下矿山作业环境及井下工人的调查分析[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父亲酗酒会“传染”给孩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乌云斯琴;全面部署首都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娇萍 本报通讯员 宋尹;精神卫生事业遭遇发展“瓶颈”[N];工人日报;2004年

5 记者 黄政邋通讯员 李勇波;泰国精神卫生专家访问我市[N];桂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宋泽锦 通讯员 刘永红;精神卫生危机不可小视[N];湘声报;2010年

7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健全精神卫生防控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魏峗 贾岩;精神卫生建设借鉴“上海经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李宗木;走进精神卫生新世纪[N];安庆日报;2008年

10 王群欢 吴玉莲;市残联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N];湘潭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詹延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曾洁琼;我国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杨海平;银屑病激发因素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兰觉明;化学新课程中的质性学生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平萍;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利峥;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质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兴华;小学古诗自主阅读及素养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俊玲;高校与学生行政法律关系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程昭伦;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3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