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家庭学校环境、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8-04-12 13:50

  本文选题:青少年 + 家庭功能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摘要】:目的:考察初、高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及家庭、学校环境和个体人格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师生关系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和SCL-90对西安市四所普通中学的931名初、高中生进行综合考察。结果:①男生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女生和高中生。②除人格的开放性外,人格五因素、师生关系和家庭功能的不同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相关显著。③回归分析表明,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家庭功能的矛盾冲突维度、人格的情绪性、外向性、宜人性能显著预测心理问题。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家庭功能、师生关系、人格可以显著的预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family, school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Methods: 93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four general middle schools in Xi'an were investigated by family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personality five-factor questionnaire and SCL-90.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ale student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irl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significant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family function and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showed that the conflic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conflicting dimension of family function, the emotional nature of personality, the extroversion of personality;Pleasan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predic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adolescents is good, family func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ersonality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警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年度专项资金项目(10SZZD05)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SZD16)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海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3 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4 周晖;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5 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6 辛自强;张梅;;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09年01期

7 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8 张雅明,俞国良;青春期前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9 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周世军;李科生;张亚婷;李瑞;彭秋艳;;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玲;亲子关系结构下的家长教养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衣新发;刘钰;廖江群;窦东徽;彭凯平;;铁路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88-2009[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洁彬;;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才智;2011年10期

5 雷鸣;吕建国;;运用投射技术解读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投射性绘画测验的案例解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刘晓丹;;儿童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9年10期

7 黄春燕,于海楠;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蒋柳;冯维;;聋校与普校中学生焦虑及其应对方式比较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孙卫;冯维;;中介效应在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柴海云;廖淑梅;;家庭功能在护理中的研究现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成菊;;汉、蒙、哈民族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苏朝霞;刘可智;;初三和高三中学阶段毕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2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华;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幸福感的关系[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郭霞;护理人员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调查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3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君;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变化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妍妍;主客观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永生;家庭结构对婚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8年

7 尹欣;初中生同伴自我表露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卫涛;研究生社交焦虑与家庭亲密度、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庄亚楠;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曲崴;初中生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适应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平;;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要素[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4 蒋代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教育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3期

5 王予东;贺红梅;王增珍;;河南省区县高中生心理及行为问题调查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6 霍团英;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心理健康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7 邵晓顺,倪晓峰,邵晓枫;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8 陈会昌,叶子;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4期

9 骆伯巍,高亚兵;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10 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蓉;昆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2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3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4 刘小英;网络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王莹;陈清刚;邹宏涛;;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09年02期

6 李敏;澳大利亚两大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简介[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2期

7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林丹华;孙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8 吴雯霞,潘玉进;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吴维煊;;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怎样的心理健康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2期

10 柏建华;人格的提升[J];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尹娟娟;雷雳;;青少年人格、在线音乐使用及孤独感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文新;邹泓;;青少年的未来取向及其与人格、家庭和同伴背景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黄磊;吴怡然;王耘;;高中生学校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洁;方晓义;张日f;;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袁彬;李彩娜;;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曾荣;邹泓;;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夫真;张文新;王立花;刘晓峰;范琪;孙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叶苑;邹泓;蒋索;向小平;;青少年家庭功能、自尊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芳、马芳、通讯员 黄勇、王游;武汉市建成青少年维权网络[N];湖北日报;2000年

2 江苏省黄桥中学分校 张春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李翠娥(作者单位:朔城区占义学校);如何融洽师生关系[N];朔州日报;2005年

4 新乡市十中 马玉芬;建立新型的“人文”师生关系[N];新乡日报;2005年

5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容霞;从两起教师受害案反思师生关系的冷漠[N];东方早报;2008年

6 口述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知名教育家 朱清时 本报记者 张英 整理;朱清时:师生关系恶化说明教育出了问题[N];南方周末;2008年

7 泰州市海军中学 屠宁;用“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刘凤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9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10 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 王秀琴;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4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5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代祺;我国城市青少年从众、不从众与反从众消费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方;从权威到民主[D];河北大学;2008年

3 王晓辉;师生关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海艳;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梁开永;和谐师生关系与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娟娟;青少年人格、在线音乐使用及孤独感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童旭雷;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肖波;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雪峰;黑龙江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吴益奇;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0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40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