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本文选题:微博 + 博客 ; 参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3期
【摘要】:微博是一种迷你型博客,是Web2.0的最新技术应用形式。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在介绍微博产生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Abstract]:Micro-blog is a mini blog, the latest form of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Web2.0. The appearance of micro-blog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blog's production and its fea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in education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龚成清;;基于微博客的高职教育辅助教学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3 杨宇良;;小微博 大价值[J];通讯世界;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梦;;微博的传播及监管[J];当代传播;2010年06期
2 王利绒;朱东鸣;;基于虚拟现实的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1期
3 金永淼;;“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王萍;;教育微博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余文武;杨轩宇;;“微博客”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6 韩晓琴;林春杰;;微博与高校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7 范忠烽;;基于微博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传承;2011年23期
8 林书兵;徐晓东;车伟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的发展回顾与模式总结[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9 邓孟红;;基于微博的社区教育应用策略探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艳;孙琪琦;;探索微博时代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敏;基于微博的媒体营销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董玉;传统媒体微博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刘海燕;中国当代传媒视野下泛偶像化现象的文化阐释[D];济南大学;2011年
4 李梅;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晶;校园网微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斐;高校网络舆论平台凝聚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马凌云;我国体育微博客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杨行;微博支持的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浓芳;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形态小学生家长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黎斌;微博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鹏;;重新点燃的web2.0激情——Twitter类网络应用的传播形态研究[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2 郑钢;;Twitter的尴尬[J];互联网天地;2009年02期
3 关立雁;;大学英语教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06期
4 张阳;黄峻磊;;浅谈“微博”的兴起与网络营销价值[J];商场现代化;2009年26期
5 杨宇良;;小微博 大价值[J];通讯世界;2010年01期
6 刘兴亮;;简约却不简单的微博[J];通讯世界;2010年01期
7 冀鹏飞;江玲;;基于Twitter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9期
8 刘军;;Twitter:这个距离刚刚好[J];新世纪周刊;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映玲;;微博传播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2 程家超;;博客在教科研活动中的独特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炜康;;博客,我的家[J];课堂内外(小学版);2011年Z1期
4 本刊编辑部;;博客启事[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1年09期
5 张小六;;写博种种[J];青少年日记;2011年06期
6 杨若妍;魏钢;;运用微博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7 牛菲菲;;博客,也是客[J];青少年日记;2006年06期
8 景一楠;;博客,想说爱你不容易[J];金色少年;2010年11期
9 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1年20期
10 张来勇;;浅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春燕;;博客写作让网络作文如虎添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2 彭兰;;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冲击[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王斌;严敏婵;陈晖;朱忠;;医学临床教育中的博客化教学与管理[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程莉;;博客MSN Spaces使用动机初探[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姜洪伟;;博客写作的类型与文体特征探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陈丹娥;;《博客人生》选题策划[A];图书选题策划报告——第五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6年
7 李珍;胡晓檬;;大学生个人博客使用情况及其人格特征分析[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陈红梅;;博客使用动机和使用状态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潘少聪;;校园博客,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王丽娟;;理性匮乏与博客文化建设——论公共领域视野下博客社区的现实建构[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王金元;手机将成博客工具[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塞缪言;博客一二三[N];财经时报;2003年
3 早报记者 曹敏洁;“移动博客”或是一座金矿[N];东方早报;2005年
4 千江有水;我的博客我作主[N];电脑报;2005年
5 IT_Hunter;我要做博客大当家[N];电脑报;2005年
6 特约记者 曹增光 姜伟;博客能收费吗[N];电脑报;2005年
7 记者 于博;从“博客”到“播客” 将颠覆进行到底[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8 海易;博客,能颠覆传统门户吗?[N];国际商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琪莉;博客社区各问“钱”途[N];华夏时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生 辜景;博客将成互联网下一个热点?[N];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心云;日志式个人博客的自我呈现心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卓群;基于学术博客的个体之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4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澎;人类在线行为的实证和建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康苗;自适应网络信息获取服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英香;博客网络位置影响力测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刘珍;论政治博客对协商民主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珍;论政治博客对协商民主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于燕云;网络媒体微博客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朱丹辉;大学生博客现象及其导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宋敏霞;基于学术博客的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傅翘楚;科学传播理论视野下的科学博客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8 邓冰娜;面向博客的垃圾评论识别方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吕静;博客服务网站(Blog Service Provider)信息资源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娟;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9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