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和谐”过程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研究
本文选题:教育价值观 + “发展—和谐”过程 ; 参考:《教育探索》2011年12期
【摘要】:以"发展—和谐"过程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是以"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以"人、自然和社会互相促进"为行为取向标准,以"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个体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态过程"为基本途径,指导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并以此引领教育实践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反映了教育的人本诉求、过程诉求、和谐诉求和生活诉求。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values centered on the "development-harmonious" process aim a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nature and society" and take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promote each other" as the standard of behavior orientation. Based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paper guides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educational value, and to guide the value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value reflects the humanism, process, harmony and life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G4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庞学光;教育的终极目的论纲[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容中逵,刘要悟;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5期
3 于伟,胡娇;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连玉;“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成信法,朱乔青,李健美,倪金娣,朱冬珍,葛慧芳;中医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杜作润;国外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特征、案例及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9 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10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石冬梅;许月明;;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城乡发展关系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易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徐洁;;从高等教育价值观看教育社会属性之争——兼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培文;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谈力群;论信息化社会与教师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龚正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思政课教学不良现状及其成因与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庆峰;当代中国大学生闲暇生活探略[D];浙江大学;2002年
8 郭亚红;我国农村教育体制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陈小东;大学城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新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朱九思;大学生命的真谛[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5 庞学光;教育的终极目的论纲[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6 陈建翔;量子教育学:一百年前“量子爆破”的现代回声[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7 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庞学光;论教育之超越[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9 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刘平;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J];船山学刊;2004年03期
2 吴亚林;;杜威的教育价值思想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梅泽铭;;功利主义还是理想主义?——两种教育价值观评判[J];教育评论;1989年03期
4 高旭平;;浅谈更新农民的教育价值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施加平;功利主义与素质教育[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李兵 ,刘平;孔子“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3期
7 黄济;;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03期
8 王坤庆;;教育价值论三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2期
9 袁宇;黄绪富;;教育价值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异化及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6期
10 刘颜;;论教育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小蔓;我对学校品牌管理的三个主张[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主讲人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好的教育,应增进人的幸福感[N];新华日报;2010年
3 赵满忠(作者单位:大庆一中);基础教育的提升与超越[N];大庆日报;2005年
4 徐党政;“素质教育安排在下午”[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记者 冯志阳;个人发展 你准备好了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杨松;素质教育的情结[N];中国信息报;2004年
7 博主 张晓晶 新华社记者;“因分施教”之风不容反弹[N];人民日报;2010年
8 张理智;创新教育观念误区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赵元政 李卫国;时代呼唤知本型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刘尧;先进文化中的教育文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万和;人性论与教育价值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付八军;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4 吴原;寻找失落的理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纯;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我国新教育价值观的完整体系[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春红;试论儒家和谐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增彩;论家庭辅导教学价值取向的误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00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0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