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透视
本文选题:课堂交往 + 文化心理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现代教育关系首先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课堂文化表现为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从交往视阈观察课堂,其异质情境性、主体间性、资源开发性、文化引领性决定教师专业发展呈现自主、开放、合作以及重视文化心理、价值导向作用的趋向。现代课堂文化的变迁对教师专业的影响,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其培养机制,积极营造支持型教学管理氛围,构建合作型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反思。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of modern educatio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classroom culture i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 classroom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eterogeneity, intersubjectivity and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Cultural leadership determines the tendenc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be independent, open, cooperative,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value guid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modern classroom culture on teachers' specialty requires us to improve its training mechanism, actively build a supportive teaching management atmosphere, construct a cooperative teacher development community, and promote teachers' self-reflection.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编号:SGH0902202) 渭南师范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文化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研究”(编号:10YKS019)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斌;;教育的“父者”想象及其消解——由《爸爸就是班主任》所引起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正平;杨云兰;;“冲击——反应”模式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失语症——以《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 龚汉平;有效课堂交往的实践与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河北省成安县成安镇中心校 苏秀芳;课堂内学生交往技能训练初探[N];学知报;2010年
3 韩增圣;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营口日报;2007年
4 杨喜忠(作者单位:秦安县五营学区);课堂有效交往与教学质量[N];甘肃日报;2006年
5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 甘纪雄 夏祖瑞;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王霄飞;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养成[N];吉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涂红星;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多层文化心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永莹;课堂交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丽梅;课堂交往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邹娟;对话—一种有效的课堂交流方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1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6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