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伦理”视阈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本文选题:关怀伦理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参考:《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9期
【摘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与人生价值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着目标异化的问题,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以关心他人关怀社会为核心价值追求;活动过程体现并反映关怀关系,关注关怀价值的实现;活动环境注重以关怀型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关怀体系的建立。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community service and social practi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ife valu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the problem of objective alienation in implementation,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ideal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aring ethics, community service and social practice should take caring for others as the core value pursuit, the process of activities reflect and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of care,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are. The activity environment pays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are system based on the ca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勇,和震;“注视”与“倾听”——对当代两种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高长江;;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思维[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3 侯晶晶;论析美国关怀教育视野下的社群主义、品格教育与自由主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胡海青;倪方;;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从春侠;;德育:对学生的人文关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6 乐国安,管健;以布伯哲学为基础的对话治疗与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之比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彩平;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辛继湘;;论教学的审美品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10 唐代兴;“我→你”存在关系中的道德作为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实;;网校,提供怎样的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晓燕;教师教学哲学的叙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欣;从对话看宗教因素对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张湘韵;问题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孟香云;师幼交往的主体间性特点及实现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宪俊;教育主体间性:意义及彰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小叶;对话教学中知识获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立芹;从做中学: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梅;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鞍山师范学院 李玢;公德教育如何破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雪霞;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冉小平;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汤英华;利他情感德育的基础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管卫华;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海玲;从西方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中外银幕中的女性教师形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64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6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