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两种路径之评析
本文选题:西部民族地区 + 内容 ; 参考:《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内容为王"和"渠道至上"两种典型路径。前者以"农远工程"为代表,倡导"东部教育信息资源西部用",走的是标准化订制与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之"数字内容"的路线;后者以"千乡万才工程"为典型,提出"西才东用"的口号,推崇以普及互联网来架构东部、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沟通平台。两者又均以信息技术能够引领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产生跨越式发展为假设。剖析上述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当反思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理性及标准化取向,重点思考信息技术、教育与人之发展的关系,探讨静态的"数字内容"如何在"信息化渠道"中"活化"起来等问题。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western ethnic areas presents two typical paths: "content is king" and "channel is supreme". The former, represented by the "Agricultural and remote Project", advocates "the use of the easter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west", and takes the "digital content" route of standardized custom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while the latter takes "thousands of villages and thousands of talents Project" as a typical example. It puts forward the slogan of "using the west and using the east", and advocates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thnic areas by popularizing the Internet. Both assume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lead to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western ethnic areas. After analyzing the thou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we should reflect on the orientation of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ctivate the static digital content in the information channel.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2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2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3 王锡苓;李惠民;段京肃;;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的应用研究:以“黄羊川模式”为个案[J];新闻大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尊娟;我国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开发现状评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刘继华;;试论我国新课改的历史背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周志毅;网络学习的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9期
4 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5 房雨林;;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高琴,蔡跃明;采用电子板书授课的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郑素侠;;互联网在中国大陆扩散的区域性差异[J];国际新闻界;2007年02期
8 程志;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刍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世红;民族地区院校教育技术应用探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王宪平;唐玉光;;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兴洲;重构学校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柳庆勇;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乌蓓华;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库信息共享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静;中小学多媒体知识元库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万女;甘肃省中师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炙檬;甘肃省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新成;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卓然;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影响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颖如;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云;创新推广理论视野中的教育信息化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余胜泉,林君芬;2002年教育信息化应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2期
4 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64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6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