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绘画疗法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09:34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问题行为,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还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研究,不仅有助于控制、减少和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且有助于协调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环境,不受来访者语言、年龄、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能够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直观地呈现儿童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将潜意识内容视觉化。本研究采用测量法、实验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92份,其中男生142份,女生150份,旨在了解该地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并为干预研究筛选出3名被试;实验阶段对3名个案(分别为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干预研究,分别为12、8和13次,每次45-60分钟,每周两次。旨在了解绘画疗法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效果并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次干预研究结果表明:(1)该校儿童具有较高攻击倾向且言语攻击是儿童最主要的攻击方式。(2)在身体攻击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3)儿童攻击性行为在教养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且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攻击性程度较低。(4)绘画疗法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具有一定效果。(5)绘画疗法可以降低儿童的身体攻击程度。(6)绘画疗法可以弱化儿童的愤怒程度。
【图文】:

分布图,总分,分布图,攻击性行为


在所有攻击性行为中,最主要的攻击方式是言语攻击,其次是敌意和愤怒,然后是间接攻击,最后是身体攻击。由表4-1和图4-1可见,儿童攻击性行为总分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平均数为 75.44,标准差为 17.50。根据攻击性行为问卷的评分标准,行为总分常模分的第 98 百分位,即得分达到 94 分或以上者均为高攻击行为倾向者。根据本研究数据,共检出 24 位具有高攻击倾向者,检出率为 8%,高于他人研究中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4.4%的检出率

个案,图画,画面


图 5-1 个案 H 的房树人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整个画面大小合适,整比较好,自我控制良好,比较关注现实,不自对家庭的关注,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墙体强的防御心理,人际交往过程中相对比较强势;心有冲突,追求完美而又守旧;大门有门把手,,交流,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被动;冒着浓个案由于个子矮小,经常被嘲笑,不自信,有很使用外表的强势来隐藏内心的软弱;而且父母工间陪伴个案,导致个案对家庭有所期待,而且父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木,从树的整体以及树冠树干等来看,个案自冲动,充满生命力,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性格固实来看,个案有很多目标和想法,但信心不足;,想要逃避,有梦想,有希望。个案对于自己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慧;;归因训练提高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校医;2015年11期

2 刘冉;;国内外自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5年17期

3 郝慧颖;;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刘晓秋;陈亚萍;;大学生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安全感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5 赵香华;;绘画治疗,解读心灵的“锁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01期

6 陈灿锐;高艳红;郑琛;;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的理论及应用[J];医学与哲学(A);2013年10期

7 杨祥英;蒙华庆;胡华;;绘画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8 张瑞敏;王玉晖;高玉霞;;绘画疗法应用于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03期

9 周宇峰;胡春霞;;亲子沟通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贾敏;张轶杰;;绘画治疗在儿童情绪障碍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刁鹏飞;童年期创伤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及绘画疗法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科生;工读学生攻击性绘画治疗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罗贻雪;儿童青少年攻击性、自尊及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毛丽娜;艺术治疗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5 孙彬;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微微;儿童攻击性行为特质信念及其对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益文;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69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669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