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与农民受教育权益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徐忠麟,宋金华;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新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吕明;法的形式要素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哲学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吕明;;论法律意识形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曾兆晖;艾利娜;;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来梵;郑磊;;关于“法律学方法论”——为了一个概念的辩说[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晓光;;法律逻辑与法庭科学学科群[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3 王书道;;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哲学思维方式[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润琦;;劳动与异化劳动[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陈学明;金瑶梅;;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6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舒心心;;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实践解读及其重要意义[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宋德勇;;关于当前我国人学理论研究的一点思考[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谢维楚;;试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臧峰宇;;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新诠释[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3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思;关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分红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7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仲俊;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平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长宣;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超;我国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媛;韩飞雪;孙永芹;;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公平不容忽视[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02期
2 宋正;;义务教育、教育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马存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解决社会公平的具体路径[J];前沿;2010年18期
4 陈加荣;;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5 张睿婷;;论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J];文学教育(中);2010年03期
6 夏媛;韩飞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J];成才之路;2008年01期
7 张蓉;;教育公平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理论导刊;2009年05期
8 张光政;公平的义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黄蕾;刘书慧;;论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坚雄;尚琳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探寻[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论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丘利进;;浅论教育公平与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5 刘丽;;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矛盾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6 张静;陈卉;;从点滴做起,实现教育公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杨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种力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张丹霞;;克服马太效应 实现教育公平[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张彤华;;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权力;;农村的教育贫困与实现教育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注教育公平[N];大连日报;2005年
2 梁发芾;城乡考生比例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尺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董健;奥巴马的“礼单”与人类的公平梦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农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马小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周兆军;期待教改新局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倪蔚薇;教育公平,看高位均衡[N];无锡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淼;纵深推进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N];青岛日报;2009年
9 张文铨;推动教育先行促进教育公平[N];闽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本报实习生 葛灵丹;教育公平,如何变薄弱点为着力点[N];新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6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史湘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非经济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芳;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度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施盛威;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教育公平[D];苏州大学;2007年
8 焦红艳;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叶纪林;试论教育公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伟;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0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78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