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中自然地理实验类微课的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20:41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已逐步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但是,目前中学地理微课的开发数量还十分有限,微课内容仍以讲授为主,没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影响。本研究以地理实验为出发点,试图将地理实验融入微课当中,探究出高中自然地理实验类微课的开发策略,以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为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微课开发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教育实验法,查阅学习大量的前人研究文献和地理微课实例,了解微课开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开发之初,笔者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梳理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实验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笔者的实际情况通过选题、设计和制作三个步骤进行了微课的开发。最后,通过教学实施和评价反思验证了微课案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评价部分采用了学生反馈、教师反思和同行教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打分的方式。通过微课的选题、设计、开发和实施评价,本研究得出了高中自然地理实验类微课开发的策略:(1)开发流程,主要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教学设计、PPT制作、实验操作与录制、课件录制和视频合成。(2)选题策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参考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活动建议,以便更为科学系统的确定开发内容和主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确定教材内容的重难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开发微课资源,能更为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综合考虑“校情”、学情和教师自身能力和条件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主题进行开发。(3)设计策略:精确的目标设计,以课标为指导,针对单个知识进行设计精确到位的教学目标;精致的内容设计,结合微课、实验和学生三方面的特征进行完整精细的内容设计。(4)制作策略:实验操作首先要规范,其次要保证安全;课件的制作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视频的录制要简洁美观、流畅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55;G434
【图文】:

甘特图,甘特图,过程


研究实施过程甘特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装置,热力环流,化学药品


图 4 “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装置需注意的就是保证安全,例如,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加热时要注意避免烫伤;在水质检测的试剂,这类实验就需要考虑使用化学药品及其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视频制作,课设计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微课视频制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凌云;李晴;;我国中学地理微课研究现状综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24期

2 吴春燕;;地理微课教学设计的原理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21期

3 陈凌;;基于实验类微课程的初中地理逻辑思维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4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5 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4期

6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7 孙聘;;基于用户体验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3期

8 张燕妮;;地理微课程实践研究——以微课“背斜与向斜的判断及实践应用”为例[J];地理教学;2015年05期

9 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24期

10 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龙镇;;微课来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框框[N];广东科技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学君;“微视频”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2 康虎;中学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6年

3 戚建涛;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水春;微课在中学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利龙;微课程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6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786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