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自悯训练对大学生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1:51
   自悯指个体怜悯自己的遭遇,去体验对自己关怀和友善的感受,以理解与非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和失败,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是全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自悯是积极心理学中比较新的一个领域,这个概念源自于佛教慈悲观,而用以提升自悯水平的干预方法则受到了佛教传统禅修方法慈心禅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自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与人的多种积极情感存在显著关系,对人们健康水平的改善有重要作用。那么,对于主观幸福感这种综合性的概念,自悯训练是否会对之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已有研究证明慈心禅能够显著促进个体的利他行为,那么受到了慈心禅影响的自悯训练又会对利他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如果自悯与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关性,那么其中具体的机制又是什么,利他行为是否可能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也对之进行了探索。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准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以来自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四所高校的35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自悯、利他行为、主观幸福感水平现状,以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悯、主观幸福感、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次要研究目标,探讨利他行为是否可能为自悯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联性的原因;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以正念自悯训练(Mindful Self-compassion Training,MSC)为蓝本编制了团体训练,采用随机组设计准实验研究了正念训练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利他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研究设置了一个准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六周的自悯训练,对照组不做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悯水平和利他行为都呈现中等水平,而主观幸福感呈中上水平。大学生总体自悯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个别维度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利他行为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此外在个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自悯、利他行为、主观幸福感三者间显著正相关,利他行为在自悯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水平达到了16.18%。(3)自悯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促进利他行为。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4.2
【部分图文】:

示意图,主观幸福感,利他行为,示意图


究二:大学生自悯水平 利他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三者间的关系 自悯训练对大学生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影.01),与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各个子维度也显著出不同水平的相关程度;而自利他行为也显著正相关(r=0.159,p<0.05),这个结果为研究三的通过以培平的训练方法提升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可行性打下了基础 此外,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492,p<0.01),行为与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大部分子维度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相关,只是与负间不存在显著地相关性 但是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已经能为次要研究目的,即探索利他行为是否为自悯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间相关性寻求未来后续研究进一步改进自悯训练的潜在方向打下基础 5.3.2 利他行为的调节效应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索自悯水平与利他行为 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探行为是否可能为自悯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变量

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利他行为,主观幸福感


显著(t=-1.926,p>0.05),所以利他行为在自悯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不显著,即利他行为并非自悯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变量 .3.3 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然利他行为在自悯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不起调节效应,那么接下来则行为是否在自悯水平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效应 探讨自变量 X 对 因变量 Y 的作用时,如果同时还存在第三个变量 M 来影响 Y 的,那么 M 所起到的作用即为中介作用,而 M 则是 X变量 温忠麟等人于 2004 年提出了一个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该方法析方法与 Sobel 检验程序相结合,只需要按顺序检测回归系数就可以,该方法此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计算流程见图 2 其中系数 a 为以下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Y=cX+e1;M=aX+e2;Y=c’X+bM+e3,所经过中心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华站;苏琴;黄希庭;;国内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彭彦琴;沈建丹;;自悯与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9期

3 井凯;王敬群;刘芬;张志涛;;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怜悯与焦虑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8期

4 王艳辉;张少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恩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3期

5 陈健;燕良轼;周丽华;;中文版自悯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6 肖溪;周亚青;王珊;程淑英;;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7 耿希峰;;从动机角度看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8 魏俊彪;李妍妍;高莉;;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刘冰云;陈冰;;共情脑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12期

10 曹科岩;曾亚纯;;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洁;高中生利他行为与总体幸福感、学业成绩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朱备;个体信任水平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梦;大学生依恋、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晔颖;研究生自我同情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及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史春娇;慈心禅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谭锦绣;提高自我同情水平对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雷文雅;自我同情、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羽洁;中职生自我同情的特点及其与利他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9 胡小兵;大学生自我同情、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毛做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利他动机、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4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14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