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基于微信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2:58
  校际协作学习是远程合作学习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微信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社会性软件,支持学习者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以活动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由"学习者""资源""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微信中的学习工具""活动规则""角色分工""活动流程""助学服务"和"评估途径"9个要素构成的基于微信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该模型指导下设计、实施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对学习者情感态度、行为和能力等方面均有积极正面影响。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微信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微信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支持

活动理论,模型结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苏联心理学家们创建了活动理论,作为一种描述性理论,它被人们用于分析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14]。活动理论被认为经历了三代,其中以第三代活动理论的领导者恩格斯托姆提出的活动理论模型影响最大,如图2所示,这也是人们熟悉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式”。活动理论的核心是活动系统及其结构,活动系统有主体、客体、共同体、分工、工具和规则六大互动要素。与生态系统一样,在人类活动系统中包括交换子系统、消耗子系统以及分配子系统[12]。在活动理论的视角下,学习活动具有社会建构特性,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者与学伴、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强调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应注重学习过程、角色分工的设计和发挥学习工具的作用,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营造交流、合作、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习活动就能发挥出最优效果。活动理论模型为本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活动要素和学习活动分析框架。(二)基于微信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构建

模型图,协作学习,模型,活动理论


依据活动理论,本研究将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看做具有多要素组成的活动系统。基于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式”,在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体对应的是参与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客体对应的是学习者共建共享的资源,共同体对应的是校际之间协作形成的学习组织,工具对应的是微信中的学习工具,分工对应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分工,规则对应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的规则。另外,活动理论还强调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对活动的协助和引领以及活动效果的评价,因此,分别对应活动流程设计、教师(助学者)的助学服务和活动的评估途径。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实践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基于微信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包含9个要素,其中学习者、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资源、微信中的学习工具、活动角色分工和规则是6个核心要素,活动流程、助学服务和评估途径是3个外围要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深度学习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 崔向平,李东辉.  高等理科教育. 2017(04)
[2]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证分析——以“VF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闫英琪.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2)
[3]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模式应用的实证研究[J]. 崔向平,王晓玲.  现代教育技术. 2015(12)
[4]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J]. 徐晓东.  电化教育研究. 2014(12)
[5]基于开放课程构建校际协作学习新模式——以国家精品课程“现代远程教育(MDE)”为例[J]. 李彦敏,周跃良.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4)
[6]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的发展回顾与模式总结[J]. 林书兵,徐晓东,车伟坚.  中国远程教育. 2011(10)
[7]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 杨洪刚,宁玉文,高东怀,沈霞娟.  现代教育技术. 2010(05)
[8]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探析[J]. 吕巾娇,刘美凤,史力范.  现代教育技术. 2007(01)



本文编号:2918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918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