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究竟什么是中式课例研究——背景、内涵和特征解读

发布时间:2021-02-01 00:27
  对"课例研究"的认识经历了早期国内编译类论文的"误导",随着近6年国内外学者对此的重新审视,作为"基于教研活动的磨课研究"的中式课例研究正在兴起,其内涵需要我们立足本土,从"磨课研究"的长期实践、教研活动作为基本环境条件以及时代发展诉求等多个方面去理解。中式课例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文化信念塑造了独特的价值取向、以教研制度为代表的系列制度为"磨课研究"提供了动力源泉、精准而鲜明的学科和学段特色成就了强专业性等。 

【文章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式课例研究的提出背景
    (一)早期国内编译类论文和著作的“误导”
    (二)中国模式的课例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圈逐步发声
二、中式课例研究的内涵
    (一)“磨课研究”是中式课例研究最基本的实践表现形式
        1.“磨课”本身并不一定是“磨课研究”,只有具备“研究”的性质才称得上是课例研究
        2.“磨课研究”反映了一个持续性的反复改进过程
    (二)“教研活动”是中式课例研究的基础性环境条件
        1. 教研活动的开展具有制度保障的特点
        2. 磨课研究主要在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中开展
        3. 教研活动不等同于磨课研究或中式课例研究
    (三)“基于”二字反映了中式课例研究的时代发展性
        1. 中式课例研究所依存的教研活动本身在教育改革中发生了转型
        2. 中式课例研究汲取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三、中式课例研究有何独特之处
    (一)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信念塑造了中式课例研究的独特价值取向
        1. 中式课例研究潜意识地追求“公开课”示范效应
        2. 中式课例研究特别强调对“课”的反复“打磨”
        3. 中式课例研究中常常注重来自外部的“智慧他人”(knowledgeable others)的介入
    (二)以教研制度为代表的系列制度为中式课例研究提供了持续动力
        1. 教学比赛制度
        2. 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
        3. 教师带教制度和其他荣誉制度
    (三)精准而鲜明的学科和学段特色成就了中式课例研究的强专业性
        1. 从中式课例研究的参与者角度看,教师更多地来自同学段、同学科背景
        2. 从中式课例研究的内容角度看,教师更多地聚焦学科教材内容并强调精致化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中式课例研究看上海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J]. 杨玉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1)
[2]从国际比较看中式课例研究的特征与未来趋势[J]. 杨玉东.  教育发展研究. 2019(18)
[3]本世纪以来国内课例研究的进展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汪万茹,刘义兵.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10)
[4]历史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课例研究[J]. 代钦.  数学通报. 2018(08)
[5]中国课例研究的经验和走向[J]. 叶谦.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6]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基于TALIS 2013上海和芬兰的比较分析[J]. 朱小虎,张民选.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9)
[7]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推进器——教师“课例研究”文献综述[J]. 孙春福.  江苏教育研究. 2016(16)
[8]授业分析与教师成长——日本“授业研究”的考察[J]. 钟启泉.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8)
[9]从区域教研方式走向区域研修文化——《“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研究》研究综述[J]. 朱张虎.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4)
[10]国际比较视野下的课例研究:背景、现状与启示[J]. 安桂清.  教师教育研究. 2014(02)



本文编号:301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1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