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

发布时间:2021-02-17 19:16
  采用结果相互依赖型任务,通过两项实验考查了人际与非人际比较情境下青少年的外显与内隐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发展。结果显示,在非人际比较情境中,以自利归因、选择性接受与反驳为代表的外显自我提升在青少年早期达到发展顶峰;在人际比较情境中,青少年不会做出自利归因,他们对自贬归因者的评价更高也更希望与之交往;以生日数字偏好为代表的内隐自我提升在青少年早中晚期不存在年龄差异。由此推测,自我提升表现可能具有人际性和隐蔽性特点。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1,43(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


不同反馈情境中青少年对自利/自贬归因型搭档的

青少年,情境,中国青少年


不同反馈情境中青少年对搭档的交往意向变化

青少年,反馈类型,高中生,初中生


测试的情况下(M = 7.59, SD = 0.20)认为测试结果更具可控性。反馈类型和年龄阶段的交互作用显著(见图 3), F(2, 328) = 4.84, p = 0.009, 当获得积极反馈时, 初中生对可控性的评定高于高中生和大学生,F(2, 176) = 3.8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提升的利与弊:理论、实证及应用[J].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2]从《语言本能》到进化心理学的华丽转身——平克的语言模块性思想述评[J]. 蒋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7)
[3]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策略——兼评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J]. 蒋柯,熊哲宏.  心理科学. 2010(03)
[4]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10(02)
[5]内隐自我中心的概念、机制及研究方法[J]. 李春玲,佐斌.  知识经济. 2008(07)
[6]自利和自谦归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验研究[J].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07(05)
[7]中国文化中内隐自大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J]. 周欣悦,高定国,马娜,吴国宏,王燕.  心理科学. 2006(06)
[8]自我增强偏向的文化差异[J]. 佐斌,张阳阳.  心理科学. 2006(01)
[9]有关自我增强跨文化普遍性的争论[J]. 王轶楠.  心理科学进展. 2005(06)
[10]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董妍,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05(02)

博士论文
[1]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 刘肖岑.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关系取向及其对自我提升的影响研究[D]. 张阳阳.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3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