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金课建设:框架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1-03-04 16:04
文章首先从金课的内涵和研究现状入手,指出金课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等特征。随后,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金课框架,即课前精准分析学情,形成融入智能技术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课中生成个性化学习指导,提供智能化教学支持;课后形成有效性学习评价,促进教学诊改与质量提升。最后,文章从国家、社会、高校、教师等角度,提出了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金课实现路径,以期促进我国一流本科教育课程改革,早日实现一流课程的"双万计划",助力卓越拔尖人才培养。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20,3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金课建设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 邓忠波.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
[2]“金课”建设背景下的学生评教:批判与建议[J]. 陈建吉.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5)
[3]面向大类培养的程序设计“金课”建设思考[J]. 宋友,李莹,肖文磊.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1)
[4]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基础方向与行动进路[J]. 逯行,沈阳. 现代教育技术. 2019(11)
[5]“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 李芒,李子运,刘洁滢.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6]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 谢幼如,黄瑜玲,黎佳,赖慧语,邱艺.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7]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 叶信治.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0)
[8]“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 余文森,宋原,丁革民.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9)
[9]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建设路径——兼论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J]. 冀宏,王继元,张根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4)
[10]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J]. 马凤岐. 高校教育管理. 2019(04)
本文编号:3063504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20,3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金课建设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 邓忠波.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
[2]“金课”建设背景下的学生评教:批判与建议[J]. 陈建吉.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5)
[3]面向大类培养的程序设计“金课”建设思考[J]. 宋友,李莹,肖文磊.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1)
[4]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基础方向与行动进路[J]. 逯行,沈阳. 现代教育技术. 2019(11)
[5]“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 李芒,李子运,刘洁滢.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6]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 谢幼如,黄瑜玲,黎佳,赖慧语,邱艺.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7]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 叶信治.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0)
[8]“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 余文森,宋原,丁革民.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9)
[9]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建设路径——兼论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J]. 冀宏,王继元,张根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4)
[10]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J]. 马凤岐. 高校教育管理. 2019(04)
本文编号:3063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6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