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中国起源
发布时间:2021-07-15 09:09
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的"双重起源",在中国是同时出现的。清末知识界重教育及重新史学的氛围,使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出现有必然性。诸多新史学的倡导者皆有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设想,陈黻宸本着"有物即有史"的原则,曾计划写作《禹域教育史》;邓实的《教育史叙》在其"民史"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教育学史序》是"藉西学证明中学"的典范;本着"欲定教育制度,当先研究教育史"的原则,黄绍箕草拟《中国教育史》。20世纪初于中学有根柢,对西学有涉猎的这代学人,在中西关系上,皆有以西学存中学的倾向。他们对中国教育史的理解,与文明史有一定交叉,"中国"及"教育史"皆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3(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教育史”出现的必然性
二、“有物即有史”:陈黻宸及其弟子的“禹域教育史”研究设想
三、“民史”中的教育史研究设想:邓实的《教育史叙》
四、“藉西学证明中学”:刘师培的《教育学史序》
五、“欲定教育制度,当先研究教育史”:黄绍箕草拟的《中国教育史》
六、这代学人眼中的“中国”和“教育史”
(一)以西学存中学的倾向
(二)“中国教育史”中的“中国”的文化意义
(三)“教育史”与文明史交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教育史”的诞生——蒋黼及其《中国教育史资料》考论[J]. 土屋洋,李林.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01)
[2]新史学运动中陈黻宸“六经皆史”论的泛化[J]. 尹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3]清末国人“教育”观念的演变[J]. 张小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1(02)
[4]教育史学科的双重起源与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思维”[J]. 张斌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5]关于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的几个问题[J]. 杜成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01)
[6]文明史怪杰博克尔的史观其及影响[J]. 鲍绍霖. 史学理论研究. 1993(03)
[7]晚清国粹派的文化观[J]. 郑师渠. 历史研究. 1992(06)
本文编号:3285415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3(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教育史”出现的必然性
二、“有物即有史”:陈黻宸及其弟子的“禹域教育史”研究设想
三、“民史”中的教育史研究设想:邓实的《教育史叙》
四、“藉西学证明中学”:刘师培的《教育学史序》
五、“欲定教育制度,当先研究教育史”:黄绍箕草拟的《中国教育史》
六、这代学人眼中的“中国”和“教育史”
(一)以西学存中学的倾向
(二)“中国教育史”中的“中国”的文化意义
(三)“教育史”与文明史交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教育史”的诞生——蒋黼及其《中国教育史资料》考论[J]. 土屋洋,李林.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01)
[2]新史学运动中陈黻宸“六经皆史”论的泛化[J]. 尹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3]清末国人“教育”观念的演变[J]. 张小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1(02)
[4]教育史学科的双重起源与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思维”[J]. 张斌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5]关于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的几个问题[J]. 杜成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01)
[6]文明史怪杰博克尔的史观其及影响[J]. 鲍绍霖. 史学理论研究. 1993(03)
[7]晚清国粹派的文化观[J]. 郑师渠. 历史研究. 1992(06)
本文编号:3285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28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