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25 18:44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泛在学习(U-learning)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从外在环境刺激向内在潜能激发转变,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以及强化学生语言创新能力上。该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泛在学习环境下影响大学生语言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思考这些因素对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语言创新能力受语言学习创新思维、语言学习风险控制、师生—生生关系建立和语言课程贯彻实施四类因素影响,其中师生—生生关系因素影响最大。据此,该文提出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推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泛在化,构建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模型,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泛在学习环境下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模型

示意图,大学生,能力结构,语言


本研究在构建大学生语言学习创新能力的结构维度与测评指标体系时主要采用的依据是创新能力倾向测验量表,即General Innovation Skills Aptitude Test(GISAT)。该量表在加拿大用于对公司员工当前和未来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主要包含创新思维、风险控制、关系建立、贯彻实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行为与贡献、管理与支持其他人两方面”[9],如表1所示。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和较广的应用范围。王欣苗等已将该量表引入国内教育界,不仅用该量表对医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也对该量表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四因素模型(创新思维、风险控制、关系建立、贯彻实施)适于对我国高校不同专业学习者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本研究也引入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如余华东。在面向国内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研究中,他指出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创新实践能力,且从构成要素上看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多,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大学生的想象力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普遍缺乏;有不少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不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待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10]。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与国外创新能力结构维度进行交叉融合,并结合语言教育的特征,构建大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四、测评工具探索与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作学习视域下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构建[J]. 李宁,王宁.  江苏高教. 2020(01)
[2]“立体化教材+互联网资源”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J]. 杨港.  外语电化教学. 2019(01)
[3]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及学习目标的自我管理研究[J]. 李雪莲.  现代外语. 2016(03)
[4]创新能力倾向测验量表汉化版的信效度评价及应用[J]. 王欣苗,彭晓霞,黄昊,吕亚奇,刘芳.  继续医学教育. 2015(04)
[5]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挑战与机遇[J]. 陈坚林.  外语电化教学. 2015(01)
[6]泛在学习环境下信息化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建设[J]. 杨港,赵蓉.  现代教育技术. 2013(06)
[7]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J]. 丁仁仑,戴炜栋.  外语界. 2013(02)
[8]终身学习理念下的U-learning环境设计[J]. 亢春艳.  现代教育技术. 2011(10)
[9]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 余华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 李卢一,郑燕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06(12)



本文编号:3302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02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