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向美而行——七十年来我国教育美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1-08-28 03:17
  70年来,我国教育美学发展经历了1978年以前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建立阶段、以及1990年以来的多元发展阶段,大致呈现"美育→美育学→教育美学→教育美学观→大美育"样态,显示了教育美学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由于对美和教育之美理解的不同,我国学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形成不同看法。在不断深入的教育美学研究中,依然存在浅表化移植西方美学理论的情况,间接导致了概念混乱、学科定位不准、思路不清等问题。在新时代,构建中西融合、在传统中继承和创新、充分融合教育学和美学的本土化学科研究,将成为我国教育美学发展的未来路向。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曲折中前行:我国教育美学的发展历程
    (一)始于对美育反思的萌芽阶段(1978年以前)
    (二)转向狭义的学科建立阶段(1978—1990年)
    (三)探索教育与美内在联系的多元发展阶段(1990年以后)
二、探索中深入:70年来教育美学的经验总结
    (一)从外向内的研究对象探索
        一是以美育实践为研究对象,而教育美学就被看作美育(或审美教育)的理论形态。
        二是以“教育美”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教育自身的美的特性和规律。
        三是以教育和美的内在联系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与美内在的结合点和共通精神。
    (二)从分隔到融合的学科性质确定
        一是教育美学是一种实用美学。
        二是认为教育美学是美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
        三是认为教育美学是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综合或统一。
    (三)从借鉴到转换的学科体系建构
        一是从美学的基本问题出发论及教育,把美学中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作为主题。
        二是将教育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上升到美学高度讨论,讨论教育的性质、对象、任务、功能以及各类教育要素中美的发掘和创造。
        三是采用某种美学流派或理论建构不同类别的教育美学,也将不同的美学方法运用到教育美学的研究中。
三、反思中展望:新时代教育美学的未来路向
    (一)新时代教育美学需要建构中西融合的本土化理论
    (二)新时代教育美学需要在传统中继承和创新
    (三)新时代教育美学需要教育学和美学的充分融合



本文编号:3367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67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