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22:14
我国教育技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网络体系,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使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科技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本课题借鉴耗散结构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并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鉴定。其次,在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内涵,阐述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忧患。再者,在归纳回顾耗散结构理论有关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耗散结构理论与我国教育技术的关系,其中,分析了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并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应用于研究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最后,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先用逻辑分析法论述了我国教育技术的系统特性和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主要...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功能、结构和涨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开始对复杂的对象作整体的研究,而且还引入了“时间箭头”程。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为了描述物理系统的热力学尔兹曼和吉布斯等人的研究指出,在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粒子排布的无规则程度:系统状态越混乱,熵就越大;系统越一特定系统中,当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时,或者控输入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就很难继续围绕目标进行控制,种程度的紊乱,表现出有序性减弱,无序性增加。系统的这种增加效应。[2]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初步揭示了系统的熵增加或减少发生的又使熵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耗散结构理论将系统的内部产生的熵和系统外部熵。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的述为:dS= diS+deS,如图 5-1 所示,
内部的熵增时,教育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有序演化,才有可能实现进育技术演化的方向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教育技术也不例外。教育技术体现在教育技术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时间发展三个方面。耗散统在时间发展上具有“时间之矢”的特性,即不可逆性。这也是我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本小节主要探讨教育技术的空间结构和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和要素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将系统分为有序混沌结构等几种形式。就教育技术而言,它在演化过程中其空间结发生变化,但它们的变化方向是趋于有序、无序还是混沌?对于不同现不同的情况。根据教育技术的不同演变情形,我们下面结合一个说明,如图 5-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军人物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兼论第四代学科带头人的特征与使命[J]. 郑小军,杨满福. 电化教育研究. 2010(07)
[2]从耗散结构思考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J]. 王永生. 现代教育技术. 2009(12)
[3]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现状之管窥:挑战与探索[J]. 郑旭东,张学波.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3)
[4]耗散结构理论对研究性教学的启示[J]. 佘远富. 大学教育科学. 2008(06)
[5]刍议大学知识系统的耗散结构及其管理[J]. 李冲. 科技管理研究. 2008(11)
[6]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 王运武,陈琳. 现代教育技术. 2008(08)
[7]AECT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J]. 吴维云.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05)
[8]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研究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J]. 魏顺平,傅骞,路秋丽. 开放教育研究. 2008(01)
[9]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辨析[J]. 刘海燕,曾晓虹.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04)
[10]耗散结构论的理论价值及方法论意义探析[J]. 王崧.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6)
博士论文
[1]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进化识别及管理决策研究[D]. 张艳萍.天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中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D]. 黄廉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7
[2]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 潘红玉.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1481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功能、结构和涨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开始对复杂的对象作整体的研究,而且还引入了“时间箭头”程。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为了描述物理系统的热力学尔兹曼和吉布斯等人的研究指出,在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粒子排布的无规则程度:系统状态越混乱,熵就越大;系统越一特定系统中,当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时,或者控输入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就很难继续围绕目标进行控制,种程度的紊乱,表现出有序性减弱,无序性增加。系统的这种增加效应。[2]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初步揭示了系统的熵增加或减少发生的又使熵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耗散结构理论将系统的内部产生的熵和系统外部熵。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的述为:dS= diS+deS,如图 5-1 所示,
内部的熵增时,教育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有序演化,才有可能实现进育技术演化的方向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教育技术也不例外。教育技术体现在教育技术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时间发展三个方面。耗散统在时间发展上具有“时间之矢”的特性,即不可逆性。这也是我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本小节主要探讨教育技术的空间结构和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和要素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将系统分为有序混沌结构等几种形式。就教育技术而言,它在演化过程中其空间结发生变化,但它们的变化方向是趋于有序、无序还是混沌?对于不同现不同的情况。根据教育技术的不同演变情形,我们下面结合一个说明,如图 5-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军人物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兼论第四代学科带头人的特征与使命[J]. 郑小军,杨满福. 电化教育研究. 2010(07)
[2]从耗散结构思考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J]. 王永生. 现代教育技术. 2009(12)
[3]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现状之管窥:挑战与探索[J]. 郑旭东,张学波.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3)
[4]耗散结构理论对研究性教学的启示[J]. 佘远富. 大学教育科学. 2008(06)
[5]刍议大学知识系统的耗散结构及其管理[J]. 李冲. 科技管理研究. 2008(11)
[6]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 王运武,陈琳. 现代教育技术. 2008(08)
[7]AECT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J]. 吴维云.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05)
[8]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研究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J]. 魏顺平,傅骞,路秋丽. 开放教育研究. 2008(01)
[9]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辨析[J]. 刘海燕,曾晓虹.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04)
[10]耗散结构论的理论价值及方法论意义探析[J]. 王崧.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6)
博士论文
[1]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进化识别及管理决策研究[D]. 张艳萍.天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中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D]. 黄廉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7
[2]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 潘红玉.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1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7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