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影响 ——一项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08:15
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已有的纵向研究多关注儿童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一般发展轨迹,较少关注攻击发展的异质性,缺乏对攻击性行为发展与家庭和同伴等预测因素的关系探究,国内研究不仅少,更缺乏对流动儿童群体攻击性行为的关注。本研究以人类发展的生物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纵向研究设计,结合依恋转换模型和家庭与同伴关系的间接效应模型,考察流动和城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考察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这两个影响个体发展的近端过程对流动与城市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包括预研究和主要研究两部分。预研究以1018名南京和上海的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流动和城市儿童各572和343名,旨在对攻击性行为、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初步考察了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对南京和上海7所小学四年级共计934名流动和城市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其中流动儿童604名,城市儿童253名,从2015年5月(T1)开始,每隔半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共计调查三次。主要研究采用预研究修订后符合统计学标准的问卷,探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并分群...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依恋的转移过程模型图(Hazan?&?Shaver,?1994)??
为发展的间接效应模型。??2_?3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本研宄理论模型(如图2-2)的建构是以Bronfenbrenner和Morris?(2006)??的人类发展生物生态学模型为基础,将近端过程、时间和环境(如宏观环境-流??动与城市环境)相结合来考察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式上,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中介模型,旨在检验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对流动与??城市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预测作用,特别是亲子依恋如何通过同伴依恋影响流??动与城市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亲子依恋风格包括对父母的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风格;同伴依恋包括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P.?同伴依恋??1同伴信任??y?2同伴沟通?\??/?3同伴疏离?\??P:亲子依恋 ̄?:????I??1安全型依恋????攻击性行为??j?T,?1??2圈型依恋?发展轨迹?;;??
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Latent?Growth?Model,?LGM;?Change混合模型(Latent?Growth?Mixture?Modeling,?LGMM)来研和变化的趋势。本研宄共建构四个理论模型考察攻击性行势与个体差异,以及相关因素对攻击性行为发展轨迹的影:无条件的潜变量增长模型。??义两个潜变量结构:截距和斜率,其中截距代表攻击性行,其因素负荷均固定为1。斜率代表攻击性行为的变化速隔,将因素负荷分别设为0,?0.5和1。然后用攻击性行为测量值估计模型中的这两个潜变量结构:潜截距因子《和潜均值和方差两个参数,LGM就是通过这两个参数描述组说,截距因子的均值描述平均的初始状态,截距因子的方点间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个体间初始差均值表示总体的变化速度,而斜率因子的方差反应个体间差越大表明个体间发展轨迹差异越明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苏萍,张卫,喻承甫,刘莎,许阳,甄霜菊. 心理科学. 2017(06)
[2]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消极情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王英芊,邹泓,侯珂,王明珠,汤玉龙,潘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2)
[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J]. 申继亮,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4]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J]. 李燕芳,徐良苑,吕莹,刘丽君,王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5]青少年同伴依恋:基于发展的视角[J]. 钟歆,刘聚红,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6]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J]. 田菲菲,田录梅.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6)
[7]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 心理科学. 2014(03)
[8]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J]. 刘红云,骆方,张玉,张丹慧. 心理学报. 2013(12)
[9]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和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J]. 金灿灿,刘艳,陈丽. 心理科学. 2012(05)
[10]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 熊猛,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2)
本文编号:339174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依恋的转移过程模型图(Hazan?&?Shaver,?1994)??
为发展的间接效应模型。??2_?3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本研宄理论模型(如图2-2)的建构是以Bronfenbrenner和Morris?(2006)??的人类发展生物生态学模型为基础,将近端过程、时间和环境(如宏观环境-流??动与城市环境)相结合来考察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式上,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中介模型,旨在检验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对流动与??城市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预测作用,特别是亲子依恋如何通过同伴依恋影响流??动与城市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亲子依恋风格包括对父母的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风格;同伴依恋包括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P.?同伴依恋??1同伴信任??y?2同伴沟通?\??/?3同伴疏离?\??P:亲子依恋 ̄?:????I??1安全型依恋????攻击性行为??j?T,?1??2圈型依恋?发展轨迹?;;??
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Latent?Growth?Model,?LGM;?Change混合模型(Latent?Growth?Mixture?Modeling,?LGMM)来研和变化的趋势。本研宄共建构四个理论模型考察攻击性行势与个体差异,以及相关因素对攻击性行为发展轨迹的影:无条件的潜变量增长模型。??义两个潜变量结构:截距和斜率,其中截距代表攻击性行,其因素负荷均固定为1。斜率代表攻击性行为的变化速隔,将因素负荷分别设为0,?0.5和1。然后用攻击性行为测量值估计模型中的这两个潜变量结构:潜截距因子《和潜均值和方差两个参数,LGM就是通过这两个参数描述组说,截距因子的均值描述平均的初始状态,截距因子的方点间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个体间初始差均值表示总体的变化速度,而斜率因子的方差反应个体间差越大表明个体间发展轨迹差异越明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苏萍,张卫,喻承甫,刘莎,许阳,甄霜菊. 心理科学. 2017(06)
[2]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消极情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王英芊,邹泓,侯珂,王明珠,汤玉龙,潘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2)
[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J]. 申继亮,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4]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J]. 李燕芳,徐良苑,吕莹,刘丽君,王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5]青少年同伴依恋:基于发展的视角[J]. 钟歆,刘聚红,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6]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J]. 田菲菲,田录梅.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6)
[7]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 心理科学. 2014(03)
[8]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J]. 刘红云,骆方,张玉,张丹慧. 心理学报. 2013(12)
[9]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和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J]. 金灿灿,刘艳,陈丽. 心理科学. 2012(05)
[10]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 熊猛,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2)
本文编号:3391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9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