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04:28
  道德教学理论是当代道德教育研究中颇为活跃的、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领域。而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尤其凸显出了这一特点:战后日本的道德教育理论以道德教学理论为中心,在道德教学理论中又以教学过程论和教学方法论为轴心。这些理论虽然缺少像欧美道德教育理论所阐述的原理性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却有很多独到之处;并且在追寻道德教育的路径时,也异于世界主流的主知主义,呈现出日本独有的情感主义特色。本论文的研究遵循日本道德教育政策变革这一时间线索,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空间截面,从纵横现两个维度系统考察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从道德教学理论的内在结构入手,解析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本体,总结、概括出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进而揭示出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论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导论。这一部分概述了三个重要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回顾与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缺陷与不足;说明论文的研究设计与方法,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包括从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是对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发展轨迹的系统考察。其中,第二章《...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 关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历史的研究
        (二) 关于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特点的研究
        (三) 关于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的专题性研究
        (四)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战前修身教育体制下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修身教育体制的历史
        (一) 修身教育的创立
        (二) 修身教育体制的摸索与确立
        (三) 修身教育体制的巩固与改善
        (四) 修身教育体制的膨胀与解体
    二、修身教育体制下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 立身出世主义道德教育理念下的“修身口授”
        (二) 国家主义道德道德理念下的道德教学理论
        (三) 家族国家主义道德教育理念下的修身教学理论
        (四) 极端国家主义道德教育理念下的“皇国民炼成”
    三、总结分析
第三章 全面主义时期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的确立
        (一) 民主主义道德教育理念的确立:从《教育敕语》到《教育基本法》
        (二) 新道德教育方式的探索:从公民科到社会科
    二、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下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 关于在社会科中进行道德教育的质疑
        (二) 关于社会科教学路线的争论
    三、总结分析
第四章 特设体制时期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特设道德教育体制的创建
        (一) 道德时间特设前的道德教育论争
        (二) 特设道德教育体制的确立
    二、特设道德教育体制下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 道德教学方法的演化
        (二) 胜部真长的内化道德教学理论
        (三) 大平胜马的道德教学理论
        (四) 平野武夫的价值冲突道德教学理论
        (五) 青木孝赖的“价值一般化”道德教学理论
    三、总结分析
第五章 “新学力观”背景下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新学力观”背景下的日本道德教育政策
        (一) 新学力观
        (二) “心灵教育”的道德教育政策
    二、基于外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改造
        (一) 荒木纪幸的两难道德教学理论
        (二) 伊藤启一的统合性道德教育理论
    三、日本本土创生的道德教学理论
        (一) 金井肇的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理论
        (二) 押谷由夫的综合单元性道德学习理论
    四、总结分析
结论
    一、情感主义特征
    二、拿来主义特征
    三、技术主义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藤启一统合性道德教育论解析[J]. 高亚杰,饶从满,魏薇.  比较教育研究. 2011(11)
[2]愉快有效的道德教学何以可能——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解析[J]. 饶丛满.  教育研究. 2009(06)
[3]荒木纪幸道德两难教学理论述评[J]. 韩国海.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9)
[4]“学生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初探[J]. 李进.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2)
[5]日本“道德时间”课程设计与实施[J]. 朱炜.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12)
[6]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饶从满.  外国教育研究. 2006(10)
[7]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考察[J]. 饶从满.  东北师大学报. 2006(04)
[8]道德教育与日本的教育病理[J]. 饶从满.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5)
[9]中日德育途径方法的异同比较[J]. 王丽荣.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5(07)
[10]让学生道德在体验中升华——兼谈体验性道德教学模式[J]. 朱沛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6)

博士论文
[1]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 王凌皓.东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1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1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