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的韧性教育系统:后疫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向
发布时间:2021-10-31 00:55
全球新冠疫情暴露了教育系统的脆弱性。为避免类似冲击损害教育系统,增强系统的韧性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先探析了教育系统的韧性内涵及其能力图谱(包括消纳、适调、变革),提出了增强系统韧性的四层生态框架(包括人员、家校、体制、社会文化),然后解析了教育系统数字化,以及不同韧性程度的教育数字系统在冲击前后四阶段的性能变化曲线和增强其韧性的系统性策略。据此,文章提出,后疫情及"十四五"时期,增强教育系统韧性的数字化转型将出现无边界、多通道、"去中心"、分布式、自治性、自修养等六大新路向,并最终发展成为韧性生态系统。文章认为,韧性生态系统的短期、中期、长期建设规划应分别侧重OMO教育生态、全媒体教育生态、智慧教育生态,并遵照"喜新不厌旧"原则和"微创新"理念。
【文章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2020,2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教育系统的韧性能力图谱
增强韧性,需要各个层级具备不同的特性或反应(Mitchell, 2013)。这不仅包括教育系统的人员、家校和体制层面,也涉及社会文化层面,如企事业单位提供临时岗位,缓解疫情造成的无法顺利就业的难题,且需要促使消纳、适调、变革三种韧性能力相互协同和补充(Béné et al., 2012)。消纳响应速度快,无需教育系统作出过多的改变,在面临冲击或应激源时,常常是应急预案的首选,但这并非说增强三种韧性能力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序。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我们要尽早确定和规划增强这三种能力的方案,它们是相互增益的。当然,这也要视干扰(如冲击)强度而定。干扰强度低时,教育系统往往能够消纳不良影响;超出消纳能力,教育系统便需要逐步增量式调整自身(适调),甚至出现变革局面(变革)(见图2)。教育系统变革虽然难度较大、短期内无明显效益(USAID, 2019),但它为更好地应对未来类似冲击提供了机会(Rutter, 2012)。二、 增强教育系统韧性的路径:数字化转型
具体讲,有韧性的教育数字系统受冲击前后,性能变化曲线形似盆状。未受冲击期间,能保持对环境感知,提前做好受冲击的准备。诸如气候变化等慢性冲击往往具有周期性,容易预见和提前准备,但类似此次疫情等急性冲击,不可预见且破坏性影响大(Juan-García et al., 2017)。遭受急性冲击的教育数字系统应能够抵抗并承受这种破坏,受损时,也能够维持运行(Goerger et al., 2014)。同时,灵活的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其架构、组成成分或行为(很多时候需要人为助力),促使系统达到最小性能阈值前恢复功能。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功能能恢复至初始水平,即复原(bounce back)。如果教育数字系统本身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外在环境改善后,性能会变得更好(bounce better)(见图3)。除了恢复如初或变得更好,教育数字系统需要前向反弹式发展(bounce forword),以应对未来的冲击或压力。教育系统的重塑与变革仅靠自我成长远远不够,还需要人为的介入与改造,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在线系统直播、课堂管理功能的上线;后疫情时期,高等教育系统大兴远程学习、强化虚拟学习体验的变革(Frankfurt, 2020)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韧性教育:赋能学生在日益复杂世界中幸福成长[J]. 祝智庭,沈书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04)
[2]区块链新技术综述:图型区块链和分区型区块链[J]. 张长贵,张岩峰,李晓华,聂铁铮,于戈. 计算机科学. 2020(10)
[3]5G时代下的物联网个人信息保护[J]. 吴位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S1)
[4]“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J]. 余胜泉,王琦.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4)
[5]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J]. 徐忠,邹传伟. 金融研究. 2018(11)
[6]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区块链共识算法研究[J]. 周杰,李文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8(19)
[7]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 祝智庭,魏非.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9)
[8]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J]. 祝智庭,彭红超,雷云鹤.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4)
[9]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机制:智慧教育的数据价值炼金术[J]. 彭红超,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2)
[10]边缘计算:平台、应用与挑战[J]. 赵梓铭,刘芳,蔡志平,肖侬.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8(02)
硕士论文
[1]一种基于视觉的网页分割技术及应用研究[D]. 彭红超.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7736
【文章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2020,2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教育系统的韧性能力图谱
增强韧性,需要各个层级具备不同的特性或反应(Mitchell, 2013)。这不仅包括教育系统的人员、家校和体制层面,也涉及社会文化层面,如企事业单位提供临时岗位,缓解疫情造成的无法顺利就业的难题,且需要促使消纳、适调、变革三种韧性能力相互协同和补充(Béné et al., 2012)。消纳响应速度快,无需教育系统作出过多的改变,在面临冲击或应激源时,常常是应急预案的首选,但这并非说增强三种韧性能力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序。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我们要尽早确定和规划增强这三种能力的方案,它们是相互增益的。当然,这也要视干扰(如冲击)强度而定。干扰强度低时,教育系统往往能够消纳不良影响;超出消纳能力,教育系统便需要逐步增量式调整自身(适调),甚至出现变革局面(变革)(见图2)。教育系统变革虽然难度较大、短期内无明显效益(USAID, 2019),但它为更好地应对未来类似冲击提供了机会(Rutter, 2012)。二、 增强教育系统韧性的路径:数字化转型
具体讲,有韧性的教育数字系统受冲击前后,性能变化曲线形似盆状。未受冲击期间,能保持对环境感知,提前做好受冲击的准备。诸如气候变化等慢性冲击往往具有周期性,容易预见和提前准备,但类似此次疫情等急性冲击,不可预见且破坏性影响大(Juan-García et al., 2017)。遭受急性冲击的教育数字系统应能够抵抗并承受这种破坏,受损时,也能够维持运行(Goerger et al., 2014)。同时,灵活的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其架构、组成成分或行为(很多时候需要人为助力),促使系统达到最小性能阈值前恢复功能。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功能能恢复至初始水平,即复原(bounce back)。如果教育数字系统本身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外在环境改善后,性能会变得更好(bounce better)(见图3)。除了恢复如初或变得更好,教育数字系统需要前向反弹式发展(bounce forword),以应对未来的冲击或压力。教育系统的重塑与变革仅靠自我成长远远不够,还需要人为的介入与改造,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在线系统直播、课堂管理功能的上线;后疫情时期,高等教育系统大兴远程学习、强化虚拟学习体验的变革(Frankfurt, 2020)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韧性教育:赋能学生在日益复杂世界中幸福成长[J]. 祝智庭,沈书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04)
[2]区块链新技术综述:图型区块链和分区型区块链[J]. 张长贵,张岩峰,李晓华,聂铁铮,于戈. 计算机科学. 2020(10)
[3]5G时代下的物联网个人信息保护[J]. 吴位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S1)
[4]“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J]. 余胜泉,王琦.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4)
[5]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J]. 徐忠,邹传伟. 金融研究. 2018(11)
[6]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区块链共识算法研究[J]. 周杰,李文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8(19)
[7]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 祝智庭,魏非.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9)
[8]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J]. 祝智庭,彭红超,雷云鹤.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4)
[9]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机制:智慧教育的数据价值炼金术[J]. 彭红超,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2)
[10]边缘计算:平台、应用与挑战[J]. 赵梓铭,刘芳,蔡志平,肖侬.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8(02)
硕士论文
[1]一种基于视觉的网页分割技术及应用研究[D]. 彭红超.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6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