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相较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活动,教育科研的整体社会地位还有待加强。这其中固然有教育学科发展不够成熟的自身原因,当然也离不开教育科研机制中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研究资助机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以及教育研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的前提。 本研究着重探讨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研究资助机构和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事前和事后对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要把委托代理理论用来讨论教育科研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对这个理论的前提假设进行修正。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研究资助机构和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相对性,他们之间的目标具有非冲突性以及信任具有充分性。在这样的前提修正下,我们讨论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主要指“劣币驱逐良币”、教育研究者诸如“跑课题”之类的不当公关方式及他们的重复立项问题。每种问题表现形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针对它们的特点提出了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以后,教育科研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道德风险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育研究者的偷懒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设计了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便监督和防范教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偷懒行为。免于成果鉴定、评奖评优、通报表扬、后期资助项目和惩罚等多种激励方式综合运用,激励研究者努力做研究,有效减少他们的偷懒行为。此外,教育研究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以及教育科研部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这两个问题也比较突出,需要采取适当方法来加以改善和解决。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教育科研 教育研究者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3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25
- 一、研究缘由11-12
- 二、研究意义12
- 三、研究现状12-17
- (一) 西方对科学研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探讨13-14
- (二) 我国对科学研究及其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14-17
- 四、核心概念界定17-20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0-22
- 六、分析框架22-25
- 第二章 教育科研中委托代理关系的事前分析25-41
- 一、教育科研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修正25-30
- (一) 信息不对称的相对性25-27
- (二) 目标的非冲突性27-28
- (三) 信任的充分性28-30
- 二、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及其解决策略30-34
- (一)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0-31
- (二)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中的信息甄别31-33
- (三)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中研究者的信号传递33-34
- 三、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中研究者的"跑课题"问题及其解决策略34-38
- (一) 教育研究者的"跑课题"问题34-36
- (二) 改善教育科研项目申请及审批程序36-37
- (三) 改革现有的教育科研课题申请制度37-38
- 四、教育研究者的重复立项问题及其解决策略38-41
- (一) 教育研究者的重复立项问题38-39
- (二) 建立不同教育研究资助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39-41
- 第三章 教育科研中委托代理关系的事后分析41-59
- 一、教育研究者的偷懒行为及其解决策略41-53
- (一) 教育研究者的偷懒行为41-42
- (二) 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对教育研究者的监督42-46
- (三) 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对教育研究者的激励46-53
- 二、教育研究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解决策略53-56
- (一) 教育研究者的学术不端行为53-54
- (二)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披露和惩罚机制54-55
- (三) 加强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规范和道德建设55-56
- 三、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其解决策略56-59
- (一) 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陷56-58
- (二) 建立灵活有弹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58-59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59-62
- 一、研究结论59-60
- 二、启示与建议60-62
- 结语62-63
- 附录63-65
- 参考文献65-74
- 后记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沛;;根·花·果 教育科研断想[J];学校管理;2011年04期
2 ;《中华教育科研文丛》征文[J];今日教育;2011年06期
3 郑康;教育科研要打假[J];中小学管理;1998年Z1期
4 ;以教育科研推动职教科学发展[J];农业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张武升;;论教育变革中教育科研的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6 王永锋;;做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7 于洪林;;论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8 李云中;雷芳;;以新视角新高度新路径谋划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讨论郭开朗副省长署名文章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9 何华琴;;百年南模教育科研的思考[J];中学教育;2002年01期
10 袁维新;科研不能没有教师参与[J];中小学管理;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靖;;让教育科研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坚强支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黄志文;黄飞;;科研型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黄志清;唐旭杰;;创新教育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朱靖;;让教育科研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坚强支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庞锦艳;;实施科教兴垦战略 推动教改的发展——巨浪牧场教育发展初探[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课题组;;“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7 芦世平;;引源头活水 培教育新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刘向东;;搭建教育科研的平台,助推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王晓东;;动态分组传输技术(DPT)在天津教育科研宽带城域网中的成功应用[A];第十八届中国(天津)’200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学习谋发展 科研促成长[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圣华;基层教育研究者应构筑什么样的心灵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刘杰;教育科研,,让“思想矮子”步步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通讯员 周先明;浦沿小学成为 省教育科研孵化基地[N];杭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胡贵青 通讯员 李荣超;市二幼课题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N];玉溪日报;2010年
5 陈凯 孟晓光 宋强;教育科研两不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建华区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张尔莉;“十二五”教育科研突破的方向——“微型科研”[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7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 王克菲;学校需要怎样的教育科研?[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柯延凤;教育科研贵在积累与创新[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侯兴龙 记者 何开红 蒲芸茜;教育科研 润滑教学引擎[N];广元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胡贵青;市教科所获评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N];玉溪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玺丹;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聂劲松;中国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建军;普通高中校长境外教育交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宫雪;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湖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正;重庆南川市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进;中学教育科研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冰;广西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现状调查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项春晓;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郭雨欣;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秀琼;福清市第三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亚晶;兴安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彭玉聪;昆明市城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曲文弘;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发展问题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