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05:10
  课程制度是制约课程权力和资源分配、维持学校课程运行、调节课程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以及长期固定下来的影响人们课程行为的习俗、惯例、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课程实施机制。课程制度变迁指课程制度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即新的课程制度代替旧的课程制度的过程。课程制度变迁是课程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制度变迁的模式有:强制性课程制度变迁与诱致性课程制度变迁;修复式课程制度变迁与颠覆式课程制度变迁;移借式课程制度变迁与创生式课程制度变迁,等等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的历史就是课程制度的转型与重构的历史,是课程制度现代性萌芽、产生、发展的历史。十九世纪中后期,在西方教育制度的渗透、中国新教育思想的启蒙中裂变出现代课程制度的萌芽,促进了封建课程制度的解体。清末建立新学制,课程制度在移植中发生了现代转向。民国时期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成熟,在借鉴与重构的双重协奏中建立了现代课程制度,并逐步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制度变迁的动力类型有个体动力与群体动力、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动力、突发性动力与累积性动力等等。课程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课程制度合理性的背离引起功能失调,课程制度合法性危机引起供需失衡,课程...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课程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一、不同学科视角的制度分析
        (一)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研究
        (二)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于制度的研究
        (三)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关于制度的研究
    二、课程制度的内涵、构成及特性
        (一) 课程制度的内涵
        (二) 课程制度的构成
        (三) 课程制度的特性
    三、课程制度变迁及变迁模式
        (一) 课程制度变迁的含义
        (二) 课程制度变迁的模式
第三章 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的历史透视
    一、渗透与启蒙:十九世纪中后期现代课程制度的萌芽
        (一) 西方教会学校新教育的渗透
        (二) 国内新教育思想的启蒙
    二、移植与转型:清末时期课程制度的现代转向
        (一) 新式课程体系的建构
        (二) 课程制度的现代转向
    三、借鉴与重构:民国时期现代课程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 民初课程制度的演变奠定了现代课程制度基础
        (二) 新课程的施行标志着现代课程制度的建立
        (三) 国民政府时期对现代课程制度的本土化改造
第四章 内生与外源:课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一、制度变迁动力机制的主要观点
        (一) 制度变迁动力机制内涵
        (二) 制度变迁动力类型
        (三) 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动力机制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
        (一) 课程制度合理性的背离引起功能失调导致课程制度变迁
        (二) 课程制度合法性危机引起供需失衡导致课程制度变迁
        (三) 课程制度合情性缺失引起制度失范导致课程制度变迁
    三、课程制度变迁的外源动力
        (一) 政权更迭:课程制度变迁的强制力
        (二) 经济发展:课程制度变迁的推动力
        (三) 文化变迁:课程制度变迁的渗透力
第五章 博弈与妥协:课程制度变迁中的权力运作
    一、课程制度变迁中的权力概说
    二、课程制度变迁中权力博弈的主体
        (一) 政府组织
        (二) 教育团体
        (三) 知识精英
    三、课程制度变迁中权力博弈的方式
        (一) 权威影响
        (二) 对话协商
        (三) 合作共谋
第六章 文化变迁与课程制度变迁
    一、文化与文化变迁的内涵
        (一) 文化的内涵
        (二) 文化变迁的内涵
    二、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一) 制度与文化的同一性
        (二) 制度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三、课程制度变迁中的文化冲突
        (一) 中西文化的冲突
        (二) 新旧文化的冲突
        (三)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
结语 课程制度变迁与课程制度现代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制度的有效性——人们何以遵守规则[J]. 褚松燕.  天津社会科学. 2010(04)
[2]理解制度:对政治学中制度研究范式的再思考——兼论新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差异[J]. 李永洪,毛玉楠.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3)
[3]论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利益损失[J]. 杨秀芹.  江苏高教. 2009(06)
[4]论课程变革的制度化——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J]. 尹弘飚.  高等教育研究. 2009(04)
[5]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J]. 童世骏.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6)
[6]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问题研究的反思[J]. 吴永军,钱佩芹.  教育发展研究. 2008(18)
[7]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问题[J]. 杨启亮.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05)
[8]中间扩散型: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新路径——以“独立学院”的产生为例[J]. 赵映川.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9)
[9]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J]. 周慧梅.  教育学报. 2008(02)
[10]课程制度创新[J]. 代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4)

博士论文
[1]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 齐超.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80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80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