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各种产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无节制的消耗着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了灾害性气候的频繁发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于建筑行业本身来说,房屋的施工与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相关能耗占总能耗的46.7%,建筑行业的节能减碳迫在眉睫。在全球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建筑已成为国际建筑界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利用的效率方面相对于欧美等技术成熟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建筑行业的低碳化作为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的直接方式。 寒地建筑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建筑能耗的大户,从碳排放角度出发具有很强代表性,如何在寒地地区发展低碳建筑是低碳建筑发展的不可缺失的环节。而在寒地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下,校园建筑是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类型,首先寒地校园建筑具有高能耗的特点;其次校园建筑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度,可以使其成为建设其他低碳建筑的榜样;第三,校园建筑作为大量人群的聚居生活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城市子系统,系统论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总结发展低碳建筑的节能因子,从而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本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根据在我国寒地高校地区校园建筑地域文化特征、行为心理模式和校园形态特征的角度出发,阐述目前我国寒地高校在低碳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结合低碳建筑发展可持续性、辩证性、系统性等基础理论,探讨高校实施低碳建筑的实施性。从规划、建筑、政策、能源等方面出发形成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的系统建构。分析各个节能因子在寒地校园低碳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建设寒地校园低碳建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建筑师面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所承担责任的思考,提出在我国寒地地区如何发展低碳校园建筑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寒地 高校校园 低碳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244.3;TU20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课题研究综述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0-11
- 1.2 课题研究范围11-12
- 1.2.1 相关概念界定11-12
- 1.2.2 问题的提出12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6-19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论文框架17-19
- 第2章 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问题解析19-31
- 2.1 寒地高校校园建筑基本特征19-24
- 2.1.1 地域性特征19-21
- 2.1.2 行为心理特征21-23
- 2.1.3 校园形态的特征23-24
- 2.2 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趋势24-27
- 2.2.1 校园规划的新变化24-25
- 2.2.2 低碳化校园发展的迫切性25-26
- 2.2.3 高校设计新理念的普及26-27
- 2.3 建筑低碳化的基础理论27-30
- 2.3.1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27-29
- 2.3.2 低碳与节能的辩证观29-30
- 2.3.3 低碳技术应用的系统观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寒地高校校园整体控制低碳化策略31-50
- 3.1 引导校园设计的系统策略31-37
- 3.1.1 系统模型的建立原则31-33
- 3.1.2 系统模型的体系解析33-35
- 3.1.3 系统模型的框架因子35-37
- 3.2 契合寒地特征的规划策略37-45
- 3.2.1 顺应多变气候的建筑布局38-40
- 3.2.2 遵从寒冷地域的生态设置40-42
- 3.2.3 关注寒地行为的交通规划42-45
- 3.3 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策略45-48
- 3.3.1 实行高校校园的碳管理45-46
- 3.3.2 倡导低碳校园生活模式46-48
- 3.3.3 推行积极减排政策服务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第4章 寒地高校建筑单体设计低碳化应用50-66
- 4.1 建筑形态的绿色性应用50-54
- 4.1.1 单体造型的优化50-51
- 4.1.2 生态布局的层次51-53
- 4.1.3 过度空间的设置53-54
- 4.2 减排技术的多样性应用54-61
- 4.2.1 建造技术的科学创新54-56
- 4.2.2 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56-59
- 4.2.3 现存建筑的低碳改造59-61
- 4.3 能源使用的替代性应用61-65
- 4.3.1 低碳环境下的能源问题61-63
- 4.3.2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63-64
- 4.3.3 不可再生能源的规划64-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瑞庭;教育改革与高考扩招[J];百科知识;1999年10期
2 冷红,袁青;国际寒地城市运动回顾及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3 王晶晶;李峥嵘;;太阳能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J];建筑节能;2007年01期
4 邹晓周;曲菲;;绿色节能主义之低碳建筑[J];建筑节能;2009年04期
5 张仕廉;李腾;李鹏;李娇;;基于系统思想的低碳建筑实现模式探讨[J];建筑节能;2010年07期
6 龚宇烈;马伟斌;;我国地热能技术应用现状与产业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7期
7 张成龙;林斢;;寒地生态节能建筑外界面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8 ;校园大学总体规划及一期项目,萨福克郡,英格兰[J];城市建筑;2009年03期
9 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J];建筑经济;2010年02期
10 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欧雷;我国高校老校区校园空间环境的重塑[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夏莺;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马瑞;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平岩;寒地公共建筑形态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刘宏;寒地高校特色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子瀛;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校园建筑更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沈芳亮;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于颖颖;高校学生宿舍设计方案比较[D];山东大学;2009年
9 刘灿伟;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6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