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后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3 14:2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后果及相关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了解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基本状况:(2)调查网络过度使用的后果;(3)对网络过度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网络过度使用的预防、诊断、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以全日制本科生为对象,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于2010年10月--12月从湖南农业大学整班抽取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503份。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后果量表(ICON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UCLA孤独量表、综合幸福问卷(MHO-50)进行调查。 结果:(1)网络过度使用(IO)阳性筛查率为7.8%,网络过度使用倾向(10T)率为13.1%。(2)IO组、IOT组与正常组在年龄、专业、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家庭类型、父亲的文化程度以及父亲的职业上有显著差异。IO组和IOT组中19-20岁年龄的被试人数最多;理科专业学生IO者多于文科专业学生;正常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优于其他两组;父亲职业为商人和工人的学生IO率较高。(3)IO组、IOT组与正常组在行为后果、生理后果、消极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4)IO组、IOT组与正常组在焦虑、抑郁以及孤独感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5)IO组、IOT组与正常组在幸福感除正性情感、人格成长两因子外的其他七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6)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结果(T1)、网络成瘾测验结果(T2)与ICONS、SAS、SDS、UCLA以及MHO-50除因子积极经济结果外的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7)ICONS行为后果因子、消极经济后果因子、MHO-50健康关注因子、自我价值因子以及孤独进入T1回归方程;ICONS行为后果因子、消极后果因子、孤独、MHO-50生活满意、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因子以及抑郁进入T2回归方程;分别能解释总变异的42%和59.4%。 结论:(1)本研究IO检出率接近其他研究;(2)部分人口学因素与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存在关系;(3)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者表现出更消极的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4)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者比正常大学生更焦虑、抑郁,感觉更孤独;其综合幸福感更低,对生活更不满意、更容易感受消极情感、自我肯定更差;(5)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众多因素相关,健康关注、自我价值以及孤独是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因素,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不良后果中,行为后果与消极经济后果最明显。
【关键词】:网络过度使用 后果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20
- 1.1 中国互联网使用现状11-13
- 1.2 网络过度使用的界定13-14
- 1.3 网络过度使用的诊断标准14-16
- 1.4 网络过度使用的研究现状16-19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20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20-23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工具20-21
- 2.3 取样过程21-22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22-23
- 第三章 结果23-34
- 3.1 网络过度使用阳性筛查情况23
- 3.2 阳性组、阳性倾向组与正常组的人口学资料比较23-25
- 3.3 阳性组、阳性倾向组与正常组的网络使用后果比较25-27
- 3.4 阳性组、阳性倾向组与正常组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比较27-28
- 3.5 阳性组、阳性倾向组与正常组幸福感比较28-32
- 3.6 网络过度使用程度与网络使用后果的相关32-33
- 3.7 网络过度使用的相关因素回归分析33-34
- 第四章 讨论34-43
- 4.1 网络过度使用阳性筛查情况34
- 4.2 网络过度使用的人口学资料分析34-36
- 4.3 网络过度使用的生理、行为、经济以及心理-社会后果分析36-38
- 4.4 网络过度使用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结果分析38-39
- 4.5 网络过度使用的幸福感结果分析39-40
- 4.6 网络过度使用的预测因素回归分析40-43
- 第五章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0
- 综述50-62
- 参考文献57-62
- 附录62-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文庆;杜亚松;;上海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3期
2 叶剑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体验、网络成瘾关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陈军;樊嘉禄;;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心理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1期
4 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琳;季成叶;黄丽巧;;中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上网目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6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7 崔丽娟,赵鑫;用安戈夫(Angoff)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8 梁宁建;吴明证;杨轶冰;奚s,
本文编号:362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6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