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7-05-21 07:55

  本文关键词: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22年的壬戌学制通常被教育界认为是新式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纵观壬戌学制从酝酿到讨论和颁布的整个过程,民间教育团体及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了改革的重要角色。本文主要通过对1922年学制制订过程的梳理,进而探析民初教育团体在政府教育立法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多重因素交相作用下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复杂状况。 除绪论、结语外,论文正文共三章。 绪论部分,回顾了本专题的研究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说明尚存在的拓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团体与新教育目标的确立。受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在各教育团体的推动下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新的教育宗旨主要体现在个性主义教育、平民主义教育及实用主义教育三个方面。同时,一些教育团体及教育家为了推动教育的进一步革新,将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推广实施到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从而奠定了1922年学制改革的基础。 第二章主要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地论述了教育团体对学制改革过程的推进。从第七届到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以及教育部学制会议的召开,学制方案几番变动,教育界各方围绕学制的制订纷争不断。通过对这一教育变革过程的探析,窥测出各教育团体及个人教育理念的不同,以及民间教育团体与政府之间既合作又抗争的微妙关系。正是在各教育团体的主导和力争之下,1922年学制才最终得以确立。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民初教育团体得以推动学制改革的原因。一方面与政府对教育团体所作出的各项提议给予合法性承认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教育团体自身影响力的强大,这其中包括教育团体内精英化的成员构成,以及受教育家群体在变革教育方面主观欲求的推动。 概而言之,综观1922年学制的制订过程,充分显示了教育团体的主导作用,展示出民国时期教育家群体在组织起来之后所蕴涵的影响力已经演变成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力,在有关教育事业的重大问题上具有与国家教育行政系统相抗衡的实力。
【关键词】:教育团体 1922年学制 江苏省教育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9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意义10-12
  • 二、学术史回顾12-17
  • 三、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教育团体与新教育目标的确立18-32
  • 第一节 教育团体对教育宗旨之建议18-27
  • 第二节 教育团体对新教育的探究与推广27-32
  • 第二章 教育团体对学制改革过程的推进32-59
  • 第一节 新学制草案的出台32-40
  • 第二节 矛盾与纷争:教育部学制会议的召开40-54
  • 第三节 矛盾的调和: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与1922年学制的颁布54-59
  • 第三章 教育团体推动学制改革原因分析59-73
  • 第一节 官方对民间教育团体合法性的承认59-62
  • 第二节 教育团体自身内因分析62-70
  • 第三节 知识分子革新教育的主观欲求70-73
  • 结语73-76
  • 参考文献76-84
  • 后记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燕;胡适对1922年新学制创建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贺金林;清末教育会浅议[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3 曹卫东;在权力与话语之间[J];读书;2000年01期

4 郝先中;五四时期皖籍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典型特征[J];民国档案;2003年03期

5 金顺明;近代中国教育团体的发展历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杨建华;上海近代教育期刊的历史沿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项贤明;比较教育:话语与权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8 田正平,商丽浩;中国教育期刊的现代化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陈竞蓉,周洪宇;孟禄与壬戌学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巴斯蒂;;从辛亥革命前后实业教育的发展看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的作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本文关键词: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82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a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