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中国的命运与中国农村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当代中国农村,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农民文化水平相对低下,观念落后,先进的农科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使用,农村中小学毕业生不能合格胜任回乡后的就业工作。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教育的科学大发展。 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往的农村教育研究在理论方面显得有些不足。以往的研究者较为关注的是农村教育发展史的概述、“平民教育家”社会活动的纪实、相关政策法规欠缺的追问以及“留守儿童”现实生活的纪述等方面的研究。鲜有学者明确从哲学理念的角度对中国农村教育进行理念层次的探究和论述,尤其是没有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四位一统”的角度进行探究和论述。国内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这方面成熟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总结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为我国当代农村教育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借鉴,是一项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工作。 论文分三个部分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系统论述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进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对“理念”和“农村教育”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四个方面对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进行了论述。 其一,家庭教育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为天地立心者,乃是人心。家庭教育就是为孩子“立心”的系统工程,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而负责的伟大事业。子女是父母的未来和希望,反之亦然,父母的思想高度决定了子女的发展高度。不谙此道,意气用事,往往会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况。现实中,子女教育失败的鲜活例子如同天上星辰,不可胜数,——追本溯源,大都可以从家庭教育这个总根子上进行问责。 其二,学校教育为生民立命。古人讲“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人师者,教好“文章”,当好“人师”,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大将不会行兵,空有十万犀甲;饱学不能运笔,徒为两脚书橱。”明代文学家吴从先曾如是说。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对于中国当代的农村教育可谓举足轻重、意义非常:盛世伟业,江山社稷,人民福祉皆有赖于教育之成全和护佑。 其三,个人教育为往圣继绝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能不能学好,关键是看是否用“心”。只要“心功”做到了,就可以“纵横自有凌云笔”,“自铸雄奇瑰丽辞”。是否站在为自己一生负责的高度上去学习,是区分智慧型人生和普通型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能拥有远大前程的试金石,古今一道,中外皆然。 其四,社会教育为万世开太平。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三个留守”队伍不断扩大,家庭和学校教育欠缺,很多孩子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前途堪忧。发展农村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教育的能动作用,趋利避害。社会教育良性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制度性”法律、法规保障。从教育投资、师资壮大到媒体监管、教育问责、社会监督,都离不开“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患于未然的教育,为“万世开太平”的教育,在农村尤当如是。 第三部分在总结全文思想基础上,对本研究的价值及日后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当代中国 农村教育 哲学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引言11-27
- (一) 概念界定12-14
- 1. 理念12-13
- 2. 农村教育13-14
- (二) 研究意义14-27
- 1. 理论意义14-21
- 2. 现实意义21-27
- 二、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27-70
- (一) 家庭教育为天地立心27-38
- 1. 巧夺先机,教儿婴孩28-31
- 2. 爱满家园,为国教子31-33
- 3. 破除迷信,不落寒俭33-35
- 4. 本土雄心,自我认同35-38
- (二) 学校教育为生民立命38-51
- 1. 整合资源优化师资39-43
- 2. 有教无类,关注"留守"43-45
- 3. 经书启蒙,敬天守仁45-49
- 4. 尊重个性,长善救失49-51
- (三) 个人教育为往圣继绝学51-61
- 1. 感念亲恩,孝心无价52-55
- 2. 崇贤敬德,礼仪天下55-57
- 3. 学贵有悟,策略先行57-59
- 4. 强身健体,赫奕天下59-61
- (四) 社会教育为万世开太平61-70
- 1. 文字下乡,长命无衰62-64
- 2. 格物穷理,整合传媒64-66
- 3. 为政以德,造福桑梓66-68
- 4. 教育立法,民本邦固68-70
- 三、结语70-74
- 参考文献74-85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5-86
- 致谢86-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婕;;关于中国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2 张婕;;关于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任洲;王海芳;;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陈云凡;;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思考[J];青年思想家;2003年04期
5 钱明辉;;让家庭教育不再成为农村教育的软肋[J];中小学管理;2006年08期
6 宋醒;;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农村教育发展方向[J];贵州教育;2009年18期
7 黄子芩;;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农村学生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2期
8 徐海生;刘文霞;;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盛秋芳;张励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游云凯;;试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佩淳;;家庭教育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2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7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8 苗元江;家庭教育ABC[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刘素贞;家庭教育的错误[N];健康报;2001年
10 王英伦 记者 吕扬;家庭教育——天下父母共同的话题[N];陕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家庭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赵士亮;农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阻抑性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孝文;农村贫困地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先丽;低龄寄宿对农村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5 童宗红;益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农村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小明;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构建和谐教育机制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建霞;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语文和谐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2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