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意义及建构策略

发布时间:2017-06-13 13:16

  本文关键词: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意义及建构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是一名学习者,教师彼此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目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已大大加强,然而大多却是流于形式并未达到真正专业沟通、心灵碰撞、共同进步的目的。文章在对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的阐述上,分析了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双赢"发展的作用,进而从加强教师认同感、校长参与社群建构、社群文化建设及激励机制建立的角度探讨了建构策略,以达到教师合作互惠的目的。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教师专业 合作互惠 学习社群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及新课改的推动下,封闭、独立的教师工作方式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捉襟见肘。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改革大力提倡教师合作,学校也开展了许多促进教师交流的活动,然而教师之间的主动交流仍然较为贫乏,其合作也大多流于表面化和形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郄海霞;教师自我认同心理探析[J];湖南教育;2003年14期

2 马武;基于协作的教师信息技术三整合培训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邬志辉;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3期

2 叶婉秋;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变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17期

3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5 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10期

7 徐远火;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沈振玉;从教师培训看教师专业发展[J];继续教育;2003年S1期

3 于发友;教师任职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04年02期

4 孙福兵;;教师专业化:标准与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年03期

5 徐学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J];黄河之声;2005年02期

6 魏宁;让技术有效地支持学习——北京市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基地综述[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6期

7 周冬祥;;校本研修:教师自主成长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1期

8 高丽萍;;从《学记》看教师专业化发展[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郑玉宇;;浅析基层电大教师的专业结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德勋;;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探微[J];成人教育;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艳;;谈关于“教师专业自我促进与发展”考核与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张亚艳;;谈关于“教师专业自我促进与发展”考核与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3 李智妍;;构建和谐校园促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付安权;;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的理念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王玉梅;;关于学校教师情感建设的初步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王玉梅;;关于学校教师情感建设的初步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8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叶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高度的自主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洪宇;从教师节送不送礼看教师专业伦理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花团锦簇方是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乐成四中 郑秀慧;让教师专业在“探索—反思—研究”中成长[N];学知报;2010年

4 崔晓英;教师专业教学角色应转换[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5 李兰瑛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教师;团队研修:水相荡而生涟漪[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汪坚;市九小教师专业强[N];湛江日报;2007年

7 屠莉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身份的确立提供了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张英;立足园本培训 提升教师专业水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9 汪贤泽;请多为“教师专业生活”提供实战“兵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记者  刘见;海南取消教师专业职务终身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小虎;社会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逄明波;校本教研中教师同伴互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寒荣;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教师教育智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燕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杜芳芳;教师个人理论及其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丹;自我的迷失与重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明霞;中学教师专业承诺和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战营;特教师范生教师专业认同的叙事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昌明;多元文化下美国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意义及建构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6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