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价值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7-06-13 15:15
本文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价值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进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成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着力点,我国也不例外。从古自今,教育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在我国发展素质教育伊始,素质教育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历经30多年风风雨雨的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提出无疑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素质教育虽然要求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是并不否认学生差异的客观实际,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促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只有尊重、承认这些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每一个个体的更好的发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因材施教可以说是现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 柳斌同志把因材施教称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法则”,原因在于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材施教历经风霜,没有被吞没反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散发新的活力,不得不说,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上,因材施教都凸显了经典且不朽的魅力。 本文主要分为前言—解读—温故—知新—探究五大部分,既然因材施教是祖宗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探寻因材施教的现代价值首先要在了解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系统概括因材施教的研究基础上,重新诠释因材施教的涵义;在追踪因材施教演变的轨迹下,理顺因材施教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了这样的基奠,回到时下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看因材施教在现实发展的境遇,回应有关质疑,重申因材施教之于现世的意义。继往开来,提出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探寻因材施教的创新空间。最后,整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种力量,探寻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模式,这也成为本文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价值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一、前言13-20
- (一) 研究的背景13-15
- 1. 问题的缘起13
- 2.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13-15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5-18
- 1. 国内外有关"因材施教"的研究15-17
- 2. 有关"因材施教"合理性的争论17-18
- 3. "因材施教"所处地位和应用范围的研究18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8-19
- 1. 研究思路19
- 2. 研究方法19
- (四) 创新之处19-20
- 二、解读:"因材施教"的内涵20-26
- (一) 对因材施教概念的厘定20-25
- 1. 对因材施教中"材"的理解20-22
- 2. 对因材施教中"教"的识读22
- 3. "教"与"材"关系的梳理22-23
- 4. 因材施教的目标及地位23-24
- 5. 因材施教含义的诠释24-25
- (二) 对因材施教的辨析25-26
- 1. 因材施教不等于因人施教25
- 2. 因材施教不同于因教施材25-26
- 三、温故:"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26-30
- (一) 因材施教的提出并成型26-28
- (二) 因材施教的深化与争鸣28-29
- (三) 因材施教的科学化及隐忧29-30
- 四、知新:"因材施教"的当代反思与价值30-50
- (一) 当下境遇:因材施教遭遇尴尬31-37
- 1. 所谓"新思想"对因材施教的否定31-33
- 2. 内涵的人为缩小、外延的无限扩大充当了不合理现实存在的理由33-34
- 3. 理论上的美好假设难以弥补实践操作中的"简单拼凑"34-36
- 4. 应然的价值导向难以超越实然的现实基础36-37
- (二) 缘由剖析:因材施教何以难为37-40
- 1. 理论界有关因材施教的理论研究深度不够37-38
- 2. 社会上大量功利因素的存在驱使教育一味的追求现实利益38
- 3. 政府投资教育的力度不能满足因材施教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38-39
- 4. 学校对于素质教育同因材施教的关系认识不到位39
- 5. 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力度不够39-40
- (三) 回溯经典:因材施教之当代价值40-47
- 1. 传承经典不朽40-42
- 2. 顺应时代潮流42-43
- 3. 彰显多维价值43-47
- (四) 继往开来:探寻"因材施教"的创新空间47-50
- 1. 素质教育之于因材施教的创新空间47-48
- 2. 落实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三新"48-50
- 五、探寻:"因材施教"的现代化发展模式50-60
- (一) 社会:软件重视、硬件强化50-52
- 1.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50
- 2. 理论研究及时跟进,永葆因材施教的生命力50-51
- 3. 确立素质教育新模式,规避应试教育遗留下的弊病,为实施因材施教做好准备51
- 4. 建立和完善多元教育评估体系,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规范的评价导向51-52
- 5. 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因材施教提供新的途径52
- (二) 学校:实地践行、强效推进52-54
- 1. 营造和谐氛围,为因材施教提供环境保障53
- 2. 建立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提供主阵地53-54
- 3. 实地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和计划,为因材施教提供支撑54
- 4. 结合实际调整和改革教育课程教材,为因材施教提供保证54
- (三) 教师:因"材"施"教"54-57
- 1. 强化识"材",辩"材"的意识55
- 2. 提升因"材"而教的教学能力55-56
- 3. 适应多变的教学策略56
- 4. 适时转变和调整教师角色56-57
- (四) 学生:因"教"而"学"57-60
- 1. 学生学习观念的主动转变57-58
- 2. 学生主体意识的自由张扬58
- 3. 学生学习风格的及时更新58-59
- 4. 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提升59-60
- 结束语60-61
- 主要参考文献61-64
- 后记64-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次多任务驱动教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价值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