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解读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及其历史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17 13:09

  本文关键词:解读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及其历史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化教育实践的历史始终是推动我国电教发展的重要动力。延安时期的电教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与促进电教发展贡献了力量。如何审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电教实践,它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从中我们能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延安时期 电化教育实践 特点 历史价值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中国电影的历史,像电影放映机上的胶片,一秒钟24格地快速滑过镜头,向世人呈现着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种种故事和影像。这是《中国电影的丰碑》一书开篇的一句话,它翻开了发生于新中国诞生前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堪称弥足珍贵的画面。类似的场景,我们从人民日报的文章《延安新华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瑞儒;刘舰;王承博;曹殿波;;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摭拾[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钱筱璋;;关于影片“南泥湾”[J];中国电影;1958年07期

3 马增强;;论党在延安时期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J];新闻知识;2009年02期

4 杨兆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J];炎黄春秋;2000年12期

5 鲁明;;延安电影回顾[J];中华魂;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道;;电影眼里的新中国表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樊双;;浅谈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3 李道新;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J];当代电影;2001年06期

4 周鼎;;新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程[J];当代电影;2008年07期

5 黎煜;张锦;;刘学尧访谈录[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6 刘瑞儒;刘舰;王承博;曹殿波;;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摭拾[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安燕;;镜头语言与心理写实的深化——大后方故事片创作的表象之后[J];电影文学;2010年07期

8 杨悦;;打着特殊标记的光影——从“满映”看国策电影宣传[J];电影评介;2009年22期

9 陈婷;;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国大型纪录片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电影新作;2008年04期

10 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硕果;论上海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宇清;上海电影传统的分化与裂变(1945-1965)[D];上海大学;2007年

3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虞吉;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艳云;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任宁;影像都市—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城市(1949-1966)[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7 向芬;国民党新闻传播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王洪;失节的影像—“满映”论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华;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徐文明;论华语电影中的清代历史表述、想象与意义生产[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丰军;纪录片创作的哲学观念及影响比较[D];四川大学;2004年

2 熊学莉;陪都时期的电影宣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梁迎梅;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成长道路、审美特点及其他[D];苏州大学;2006年

4 陈明锋;归国留学生与近代城市变迁研究(1896-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钱乐制;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新闻政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星星;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研究(1937-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衣凤翱;上海影像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张学美;孤岛时期上海的广播电台(1937-1941)[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成龙;论新生代导演的审美理念及面临的问题[D];河北大学;2009年

10 王媛;论大后方电影与话剧的深度化交切[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华;;战火烽烟中的延安电影业[J];百年潮;2006年01期

2 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陈吉德;;解放区电影:在艰难中开拓[J];电影文学;2005年06期

4 韩文明;延安时期的电影活动[J];湖南文史;2003年12期

5 钱筱璋;八路军总政电影团八年纪事(上)[J];新文化史料;1999年03期

6 钱筱璋;八路军总政电影团八年纪事[下][J];新文化史料;1999年04期

7 马增强;;论党在延安时期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J];新闻知识;2009年02期

8 延影;;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者——纪念延安电影团成立70周年[J];艺术评论;2008年10期

9 吴印咸;;永恒的纪念:在延安电影团的日子[J];艺术评论;2008年10期

10 鲁明;;延安电影回顾[J];中华魂;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勇;;浅议科技英语的特点[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6期

2 孙为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王艺璇;;浅析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特点和作用[J];才智;2011年17期

4 杨强;郭宇峰;沈琳;;浅谈教学模式的特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5 郭延兵;;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个性化教学的特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牟磊;;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浅析[J];华章;2011年14期

7 冯群英;;对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8 吴振达;;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与培养思路[J];世纪桥;2011年11期

9 郭继鹏;;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功能的多维解读[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10 严小丽;;模糊语言的特点及应用[J];中学语文;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和军;;延安时期党的学习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价值反思[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希贤;;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第一个伟大工程的历史经验[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3 张和平;;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民主精神的特点[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的民主精神[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6 李忠全;;试论延安时期党建历史的基本经验与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齐卫平;;陈云与延安时期党的建设[A];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协武;;延安时期党领导边区金融的成功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高尚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祁之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哲学贡献[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 郑水泉 韩宇;延安时期党开展学习运动的深刻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先福;弘扬党在延安时期的优良作风[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朱羿 通讯员魏雯;新著填补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研究空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云中;回忆延安时期的贸易政策[N];国际商报;2011年

5 市委党校副教授 李兴业;延安时期党开展“学习运动”的特点及启示[N];平凉日报;2011年

6 艾丹;延安时期西北局历史地位与作用[N];延安日报;2011年

7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鹏;借鉴运用我党延安时期好学风[N];解放军报;2011年

8 市委政研室 罗敏;党在延安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N];牡丹江日报;2011年

9 民盟延安市文化支部主委 马雨平;延安时期唯一一次民主党派大会[N];各界导报;2011年

10 薛鑫良;延安时期的民主实践[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3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洪尚郁;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7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军;延安时期中共政党文化探析[D];中南大学;2007年

2 严文海;“人教版”与“北师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艳如;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艳华;历史文化视野中的福建坊刻本[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嘉璐;欧盟违宪审查制度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润生;论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勤玲;论敏捷供应链的优势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冯琳;英国出版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9 李传兵;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猛;中国古代医家的地域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解读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及其历史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58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