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研究
本文关键词:先秦道家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传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基础与出发点,课程改革不能无视、甚而割裂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作为我国文化传统渊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蕴含了比较丰富的课程智慧,虽然这些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理论,这些思想也不像儒家思想一样有自己明确的课程观点与理念,道家文化中的课程思想是潜隐的、带有批判性质的,但是作为与儒家思想互补的道家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道家的知识内求体悟的方式,道家对精神的追求等等在当前课程改革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向时期都体现出了丰富的教育意义,这些思想可以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对于当前工具理性、技术主义影响下的课程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疏离、人的生命的异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世界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潮流与趋势下,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教育变革与促进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探求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教育的完善与发展,而且伴随着课程研究领域概念重建活动的兴起,西方课程的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课程的研究开始走出“泰勒原理”的课程开发的范式,走向课程理解的范式,课程思想也开始打破之前课程论僵化、呆板的形象而展现出一种追求灵性的完善、精神家园的回归的姿态,这种课程研究理念的转变促使了很多西方课程研究者开始关注东方的课程文化智慧,这极大的促进了东西方课程文化的交流与会同,也使得东方的课程智慧不再处于西方课程思想的遮蔽与压制之下,它逐渐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与夺目的光彩。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之中,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在世界课程改革研究范式转变的趋势下,我国的课程改革又应该如何从本土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课程思想寻根、课程文化自觉的目的,本文试图对道家思想深入分析,并力求从中揭示出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以期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本文对道家思想的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在对道家思想分析、挖掘的基础上,总结道家思想中的课程智慧蕴含,文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道家的自然主义的课程价值观,道家的“损之又损”的课程知识观,基于此种知识观的对人的精神的追求与向往的课程目的,“无为”的课程管理哲学,以及课程实施的直觉体悟方式。第四部分,在前一部分基础之上谈及道家的课程智慧对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与价值,,道家的自然主义启示我们在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要尊重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本真天性,同时也启示课程改革不能走西方的“人类中心”的道路,这样必然会使课程改革受到技术理性的“遮蔽”,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割裂。道家的知识观反对知识对人的生命的异化,反对知识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压制,这对课程改革中秉承何样的知识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道家的“无为”的管理哲学启示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管理中不同群体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道家的直觉体悟的知识探求的方式启示我们在课程实施中要重视学生、教师的体悟,这样才能有利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先秦道家 课程改革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3.0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8
- (一) 研究缘由9-10
- 1.基于课程研究本土意识回归的需要9
- 2.实现课程文化自觉的需要9-10
- 3.全球化语境下课程研究交流与对话的需要10
- (二) 相关概念界定10-12
- 1.先秦道家10-11
- 2.课程、课程改革的概念界定11-12
- (三) 研究现状12-16
- (四) 研究意义16-17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一、先秦道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18-20
- (一) 先秦道家思想的时代背景18
- (二) 先秦道家思想的文化渊源18-20
- 二、先秦道家思想的课程智慧蕴含20-34
- (一) "道法自然"——先秦道家自然主义蕴含的课程价值20-23
- 1.道法自然——先秦道家自然主义20-21
- 2.基于道家自然主义的课程价值取向21-23
- (二) "损之又损"——先秦道家的课程知识观23-27
- 1.先秦道家的知识观探析23-24
- 2.先秦道家的相对真理观24-26
- 3."道"的不可言说性26-27
-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真知的获得需要做减法27
- (三) "真人""至人""神人"——先秦道家的课程目的观27-28
- (四) "无为"——先秦道家的课程管理哲学28-30
- 1、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29-30
- 2、道家的管理原则——"上无为,下有为"30
- (五) 直觉体悟——先秦道家的课程实施观30-34
- 1.老子"观""明""涤除玄鉴"的静观体悟方式31-32
- 2.庄子的"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的直觉体悟观32-34
- 三、先秦道家思想的课程智慧对课程改革的启示34-43
- (一) 道家自然主义对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当下意义34-37
- 1.维持个人与社会的张力——走向儒道互补的个人为基础,社会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34-36
- 2.维持人与自然的张力——课程改革的生态伦理取向36-37
- (二) 道家知识观与课程目的对课程改革的价值37-38
- 1.我国知识型传统与课程目的的历史反思37-38
- 2.培养具有独立自主精神自由的个体38
- (三) 柔性、灵活的管理思想在课程管理中的运用38-41
- 1.国家管理的"为无为,事无事"39-40
- 2、学校管理的"有为"——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40-41
- (四) 先秦道家直觉体悟对课程实施的启示41-43
- 1.重视体悟的课程实施——"经验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的课程哲学观转变的必然诉求41
- 2.课程实施中注重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41
- 3.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体悟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48
-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鼓应;;庄子认识系统的特色[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李海亮;;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生态伦理观[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3 吕锡琛;论道家思想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2期
4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李宝庆;靳玉乐;;课程改革:道家哲学的视点[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6 杨启亮;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巫肇卉,靳玉乐;课堂的文化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8 谭维智;;学校教育应重视不言之教——《庄子》教育哲学之我见[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3期
9 张桂敏;;试析道家教学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艳;论庄子哲学的批判精神[D];新疆大学;2003年
2 刘晓燕;试论庄子对异化的批判与超越[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4 顾德志;庄子的技术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建军;老子管理思想述论[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颢;试论老子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7 陈芳;老子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审视[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范涌峰;新课程改革的人本路向检视[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道家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7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