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05 15:05

  本文关键词: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的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教育改革 现实意义 启示


【摘要】:一个半世纪前,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日本兴起了明治维新,两者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比较这一时期中日教育改革的得失,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深刻认识教育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战略作用,加强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并与其他改革配套推进,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教育观,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办事。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教育改革 现实意义 启示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150年前,在世界的东方,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古老的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几乎同一时期,一水之隔的日本面临着和中国同样的命运,为救亡图存,发生了明治维新。在两国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中日均在教育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中国的洋务教育在极为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办新学建学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树龙;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9年04期

2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史会学;管理价值论——现代管理价值实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廖卓娴;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留学教育之比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胡玉娟;;洋务运动与中国物质生活的近代化[J];历史学习;2009年09期

4 陈朝;洋务运动与近代留学教育[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J];考试(教研);2010年04期

6 焕力;;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兴起[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9期

7 王凯;;略论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派遣制度形成的背景及影响[J];传承;2009年14期

8 汤菊平;;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杨宗年;;中国近代晚清政府的三次“新政”[J];考试(高考文科版);2008年10期

10 石慧娟;;浅论洋务运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J];时代人物;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庄佳骝;;容闳和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戴逸;;《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系列研究》序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陈国生;;湖南教育的近代化与湖南社会的进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汪灏;;中国近代各自然学科教育的源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杨天平;;“中体西用”的思想与清末的教育宗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教育总长蔡元培[N];经济观察报;2009年

2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3 凌一;现代女子教育研究的新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钱江 江苏无锡滨湖区教育局;近代学校的无锡版本[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于树香;天津教育引领中国新学潮流[N];天津日报;2005年

6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 蔡志洲;发展教育也可以扩大内需[N];华夏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红;晚清新政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6年

2 张旭辉;洋务实业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国柱;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杨淑媛;民族性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军和;晚清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840-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骁;清末民初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7 蔡承浩;埃及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杨真真;晚清企业教育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单玉梅;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熊春林;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2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22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