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学习:三维世界的“潜行者”
本文关键词:空间学习:三维世界的“潜行者”
【摘要】:空间学习是学习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学习场所主要是在三维世界中,学习的对象是三维世界中的内容。文章首先对空间学习领域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空间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空间学习的认知过程、促进空间学习的思维表征工具系统、空间学习的实践探究三个方面;并对其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典型案例进行介绍;最后,评析了空间学习领域的发展并总结该领域对我国空间学习研究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学习科学 空间学习 空间智力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空间学习领域概述研究表明(Newcombe et al.,in press),人类的空间认知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空间智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学习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场所都极其重要。(一)空间学习“是什么”空间学习最早由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Spatial Intelli-gence and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要翔;枣庄市专业技术人才的性别、性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秀环;学前儿童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祖荣;八年来学习科学的理论进展及今后方向[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杨南昌;;“设计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3 林静;;CAT:基于学习科学的科学概念学习环[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10期
4 郑旭东;;学习科学人物谈之九:学习科学家中的科学教育家——Andrea A.diSessa[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9期
5 裴新宁;;学习科学:架构课程发展的新参照系[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5期
6 ;《论学习—学习科学与学习指导的探索》一书出版[J];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01期
7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吴涛;;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汪岩桥;民族的希望在于学习[J];中国培训;1996年03期
10 李丹青;研究学习科学 强化学习意识 促进学习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胡凡刚;刘永琪;;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陈强;郭寿生;;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学习学”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6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何伟东;;我的学习故事[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思想的碰撞 学习的革命[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陈月飞 任松筠;别看书包有多重 要看里面装什么[N];新华日报;2009年
3 主持人 陈熳;来自美国的教育之声[N];黄石日报;2011年
4 教育部副部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要学习科学[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韦钰;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探究式科学教育(上)[N];大众科技报;2010年
6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N];文汇报;2003年
7 韦钰;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探究式科学教育 下[N];大众科技报;2010年
8 李 茂;教育改革要多一些科学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李茂;凯德的科学教学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杨桂青;捍卫好奇心和想象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艳;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玲;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春雷;基于本体的教育领域学科知识建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胡航;学校情境中实践共同体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齐香香;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的大学生元认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俊娜;我国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教学的相关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7 李静;美国国家层面的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静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知识转化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文波;在线学习的文化审视[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广艳;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4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