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本土建构”与中国教育学的“回乡”之路

发布时间:2017-07-15 13:21

  本文关键词:“本土建构”与中国教育学的“回乡”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学 自主性 本土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


【摘要】:"本土建构"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本土主义的发展困境和生存之道。这一概念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全面地概括出大多数教育学本土主义者既强调国家民族文化认同,又积极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基本主张。在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方面,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之路,就是一种"回乡"之路。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育学 自主性 本土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0年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自主性问题研究”(09YJA880104)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新世纪以来一些探讨中国教育学本土性问题的著述中,频频出现“本土建构”一词[。1]在笔者看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既反映了中国教育学的本土主义主张以及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暗示出可行的出路。一、回乡的脚步,先要踏在异乡的土地上北大哲学教授张祥龙先生说:“我自认还没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许可峰;;教育史学科如何走近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孙迎光;;为什么教育学理论对话越来越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4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丁邦平;罗星凯;;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朱德全;杨鸿;;新时期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7 刘兵;基础科学教育研究与建构主义:中国与西方的差异[J];科学学研究;2002年06期

8 许放明;;社会建构主义:渊源、理论与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瞿葆奎;郑金洲;程亮;;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求索[J];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司志民;姚会强;;建构主义对作文教学的启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冯建瑞;;浅析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佟延秋;任其华;;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穆刚;;论问题理解与表征能力的培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朱松峰;;论海德格尔马堡时期的思想演变——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姚进忠;;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转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题[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张洁;;从《新音乐课程标准》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周捷;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囡囡;面向教育硕士培养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平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纪伟丽;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红梅;“教”与“练”的有效管理[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海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2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3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6 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7 石 鸥;新世纪拒斥这样的教学论——主流教学论困境的根源及其走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8 王敏;面向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论:教学论的新方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9 纪德奎,王立国,李晖;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向:“文本式”到“田野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贺国庆,张薇;“教育史”学科面向未来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娟;;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1期

2 牛利华;;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考辩——历史、现实及其未来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3 姬建峰;;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吴康宁;;日本教育学的发展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5 王学臣,李润洲;教育学的“病症”与“处方”——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教育学的“把脉”与“诊治”[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刘旭东;;“现代性”教育学的批判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游小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化及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吴黛舒;;繁荣背后的反思:中国的“教育学本土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9期

9 石猛;彭泽平;;关于教育学研究本土化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9期

10 高闰青;;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构——胡德海教育学思想评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盼;潘珂;;对城市机动性的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殷黎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佟彤;;自主性思维是中医论文的生命[A];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学术论文汇编[C];1997年

4 杨四平;;2009’中产阶级立场写作,兼谈新诗自主性与公共性[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杭伟;孙国方;;作为一种理念“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辩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6 牛红岩;;学校信息技术的用应中素质教育的体现[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任玉岭;;重视提高中国国际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性[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萍;;在生成活动中发展孩子的自主性——生成性主题活动《自动门》的感悟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宋凌云;;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蔚深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 蓝东;保持自主性[N];证券时报;2006年

2 记者 苏军;摒弃填鸭式 提高自主性[N];文汇报;2001年

3 曹瑾;保险产品创新呼唤自主性[N];解放日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晗;普京访华:中俄相互确认外交自主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孙立平;和谐社会与权力规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朱玉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N];江苏教育报;2011年

7 丁树雄;管理的3类雷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杨帆;求好求快,,考验中的精彩开局[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陈海英;法律原则适用之反思[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本报专稿 莫林;韩国扩充军备增强军事自主性[N];世界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彬彬;教育学视域下的现代童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4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婷;当代中国社会青年自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朱正阳;寻求限定性与自主性的平衡[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珊珊;自主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D];西南大学;2007年

2 袁亚东;高中学生自主性体现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泽东;政府、市场与大学关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家平;英语自主学习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戴春亮;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文化考古学思考——知识分子与知识、权力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婷;在自主学习中心对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李婧;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其韵;学生自主权会否影响听力考试表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谭兴光;中学自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4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44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